1 中國經濟成就裴然
從1979年到2019年,經過40年改革、開放和發展,不考慮價格因素,中國GDP從4100.5億元增至990865.1億元,增長241.65倍,人均GDP從423元增至70892元,增長167.5倍,進出口貨物貿易總額從438.84億元增至315583億元,增長719.13倍,財政收入從1146.38億元增至190382.23億元,增長166.07倍。1979年中國GDP全球排名第11位,占全球GDP比重1.79%,人均GDP203美元,全球排名第145位,進出口貨物貿易總額全球排名第32位,占全球進出口貨物貿易總額比重0.86%。2019年中國GDP全球排名第2位,占全球GDP比重16.58%%,人均GDP10098美元,全球排名第65位,進出口貨物貿易總額全球排名第1位,占全球進出口貨物貿易總額比重12.13%。
1979一2019年每10年期中國經濟主要指標年均遞增率表:
按世界銀行標準,中國已達到上發展中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水平,2022年或進入發達國家行列。中國經濟發展令世界矚目,為全球經濟發展史之罕見,堪稱經濟發展奇跡。回溯分析40年經濟發展歷程,思考總結40年經濟發展經驗,不僅可以找到中國創造經濟發展奇跡的“為什么”,還可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怎么辦”提供有益借鑒。
2 堅持市場經濟制度
1949年新中國成立至1978年的29年間,中國效仿蘇聯實行計劃經濟體制,條塊分割,效力不高,活力不強,有效供給不足,生活物質短缺,經濟發展狀況處于全球低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為了加快國民經濟發展,1978年黨十一屆三中全會起始,在學習借鑒發達國家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國家陸續作出一系列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大決定,其中最核心的決定是:摒棄計劃經濟模式,開啟工業革命征程,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工業革命是科技進步的產物,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化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基本特點是技術、知識和資本密集度高,精細分工,密切協作,規模生產,發展速度快,帶動能力強。全球發達國家都是通過工業革命過程完成了現代科技和國民財富積累,實現了國家強大。市場經濟是工業革命的產物,主要特征是資源和要素配置由市場決定,企業是經濟行為權責利的市場主體,競爭和創新是驅動經濟發展的持續力量,全球化和法治化是經濟充分有序發展的必然要求。市場經濟因最具活力和最有效率、廣泛合作和不斷創新,為全球絕大多數國家推崇。市場經濟和工業革命,為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提供了國家制度和發展模式保障。解放思想激發了社會創造力和市場活躍度,調整生產關系釋放了對生產力的束縛,中國經濟由此開始進入高速增長的快車道。
3 堅持改革開放國策
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國家在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以富民強國為出發點,把改革開放作為基本國策,循序漸進實施了劃時代的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對內改革主要包括農村、城鎮、土地、住房、企業、科技、教育、衛生、文化、外貿、金融、財稅等改革,其中最關鍵的改革是:取消農產品統購統銷和農業稅,延長農村土地承包期和土地使用權可流轉,減輕了農民負擔,調動了農村積極性,穩定和發展了農業經濟;推進建設用地商品化,政府用級差地租集聚了財力,用土地供應推動了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布局和城市發展,使土地成為最有價值和增值潛力的國家資源;國企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增強國有資本保值增值能力、經營活力和經濟效益,為現代工業體系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實行銀行商業化,發展保險、證券、信托、基金、融資租賃等非銀行金融機構,設立貨幣、外匯、資本等金融市場以及股權、期貨交易市場等,為經濟發展提供了金融要素支撐;劃分中央和地方的事權和財權,調整稅收結構,實行分稅制,中央適度集中財力并按比例轉移支付給地方,強化了中央集中財力辦大事的政策調控能力。對外開放主要包括引進國外資金、技術、管理、企業,開放沿海和內陸城市、行業領域和市場準入,設立經濟特區、高新技術試驗區、工業開發區、自由貿易區等,至今已有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中國的投資累計超過2萬億美元,對增加有效投資,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科技創新,拓展國際市場,促進經濟增長等,發揮了積極作用。特別是中國加入WT0以后和推動“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外資外貿再上新臺階,2019年外企對中國進出口貨物貿易的貢獻度約40%,對GDP的貢獻度超過20%,對稅收的貢獻度約20%。隨著中國經濟外向型產業能力和全球化配置水平不斷提高,對全球經濟的貢獻度和影響力也不斷增強。舉國上下搞改革,促開放,抓發展的歷史大潮,加快了中國經濟工業化和全球化的歷史進程。
4 堅持依法治國方略
法治是人類社會進入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為推動市場經濟健康發展,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堅持把法治建設作為國家方略,先后制定和修訂了12000多部法律和法規,其中經濟類最重要的法律和法規是:《公司法》、《合同法》、《工商登記管理條例》、《增值稅暫行條例》、《企業所得稅法》、《個人所得稅法》、《勞動法》、《專利法》、《破產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外商投資法》、《商業銀行法》、《證券法》、《保險法》、《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環境保護法》等,使所有經濟行為規范有序,有法可依,違法必究。特別是中國82《憲法》第十一條寫入“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城鄉勞動者個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補充。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利益”。88《憲法》第十一條寫入“國家允許私營經濟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存在和發展”。99《憲法》第十一條寫入“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的合法權利和利益”。04《憲法》第十三條寫入“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把發展私有經濟和保護私有財產寫入《憲法》,對增加人民群眾積極性和創造性,積累國民財富,維護公民權利和社會穩定,建設文明富強國家,具有深遠影響。市場經濟是契約經濟,也是法治經濟。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環境,是最重要的營商環境。盡管中國法治建設仍在路上,但對保障中國改革開放40年經濟快速發展而言卻意義非凡。
5 堅持發展民營經濟
1956年至1978年的22年間,中國生產力不發達,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私營經濟或民營經濟,直到1978年,中國開始陸續出現大量個體工商戶。在全球經濟民營化浪潮趨勢背景下,改革開放40年以來,基于國家制度安排保障和政策供給支持,民營經濟經過了初步發展、快速發展、擴大發展和混合發展的成長歷程,盡管道路艱辛,仍然砥礪前行。民營經濟源于民生,基于市場,產權明晰,機制靈活,效率高,活力強,在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中不斷壯大,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財稅增長的重要來源,社會就業的重要領域,固定資產投資的重要平臺,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體,被喻為富民經濟和強國經濟。2016年,民營經濟增加值465580.88億元,占全國GDP62.57%,工商稅收94488.6億元,占全國工商稅收67.25%,就業人員29454萬人,占全國城鎮就業人員總數71.11%,固定資產投資429104億元,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70.7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明專利222704件,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明專利77.60%。正如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11月1日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主體,也是我們黨長期執政、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力量”,“我國經濟發展能夠創造中國奇跡,民營經濟功不可沒”。
6 中國經濟發展啟示
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國從一個貧窮落后國家變成綜合國力世界排名第二名的強大國家(《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周刋》對2019年全球綜合國力的排名),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教育、外交等綜合意義上反映了中國的發展能力和實力,世界為之感嘆。在過去40年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過程中,中國也曾面臨“姓資姓社”的置疑,“6·4風波”的干擾,亞洲和美國金融危機的沖擊,汶川地震的影響,轉型升級發展的挑戰等,但中國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道路,始終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發展經濟,齊心協力,砥礪奮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4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中華大地發生了感天動地的偉大變革”。因此,中國經濟發展奇跡最根本的原因可以歸納為兩條:一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使命和智慧,二是中國人民的勤奮和創造。在為成就自豪的同時,也應該清醒的看到,中國人口多,整體發展還不充分,區域發展還不平衡,與發達國家相比在許多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在國際形勢深刻變化的背景下,中國未來經濟發展或面臨不確定性挑戰。中國40年經濟發展奇跡帶來的啟示是:堅持市場經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強法治建設和發展民營經濟,是中國未來經濟發展再創輝煌的必然選擇。中國是世界的,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國。習近平總書記在展望中國經濟發展未來時強調:“回首40年改革開放歷程,中國人民更加堅定的認識到,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面向未來,中國將以更負責的精神,更開放包容的胸襟,更高質的增長,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為世界名國共同繁榮作出更大貢獻”。
(本文數據均來自官方公開信息,由劉靜波、胡濤綜合整理,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