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語
2021是我國“十四五”開局之年,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也是中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和新征程的重要窗口期、機遇期。當前,金融科技、物聯網、5G、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飛速發展,產業變革和轉型升級成為時代主旋律,外加灰犀牛和黑天鵝事件層出不窮,在此背景下,世界期待著怎樣的中國?中國期待著怎樣的商學院和商學教育?商學院又在期待著怎樣的變革和發展?
百年商學,智領未來。2021年是上財商學院成立100周年、上財MBA成立30周年、上財iMBA成立25周年。這對上財商學院意味著什么?新格局背景下以MBA為代表的高等商科教育發展路在何方?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常務副院長魏航教授作為首場嘉賓,做客中國MBA教育網新欄目《遇見機遇,預見2021》,與中國MBA教育網記者展開了深度對話。
以下為文字實錄:
2021關鍵詞:周年、過去與未來
中國MBA教育網記者:
2021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上財商學院成立100周年、上財MBA成立30周年、上財iMBA成立25周年。在如此重要的時間窗口,屬于上財商學院的關鍵詞有哪些?
魏航院長:
第一個關鍵詞是“周年”——我們商學院100年、MBA教育30年和國際合作項目iMBA25年。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反映了上財商學院在發展過程中的三個重要時刻。
第一個時刻,我們看到上財是中國最早開始培養商業人才的高校。上財的前身為上海商科大學,是國內第一所商科大學,其中普通商業系、工商管理系、國際貿易系為當今上財商學院本科教育之發端。100周年,對于商學院和工商管理教育的發展都有著重大意義。
第二個時刻,我們看到上財是中國最早開始開辦MBA項目的九所高校之一。MBA的創辦對于上海財經大學高級工商管理教育來說非常重要,是商學院發展的重要環節,同時也見證了商學院的發展。
第三個時刻,我們看到上財與美國韋伯斯特大學合作開辦iMBA已有25年。與韋伯斯特大學的合作,體現了商科教育的國際化發展,繼而推動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為中國人才培養提供了新思路、新視野和新方式。
100年前,我們的先賢高瞻遠矚,看到了上海成為中國未來商業和金融發展核心城市的潛力,從南京來到上海,培植商業人才。1990年浦東新區開發開放,1991年,在浦東新區開發開放的第二年,中國開始探索MBA教育,上財商學院開始培養新型工商管理人才,以滿足改革開放的社會經濟發展。一路走來,上財MBA進入了而立之年。
由此引出另外兩個關鍵詞:“過去”和“未來”。“周年”不僅承載著無法忘記的“過去”,更包含著無限可能的“未來”。我們面向未來,要思考如何像100年前的先賢遷移商科到上海,如何像三十年前的MBA教育先行工作者探索MBA一樣,更好地定義未來教育、研究和學院發展。
我們更要思考,跨越百年的商學院和商科教育應該如何發展;而立之年的MBA教育應該如何進取;走過25年的中外合作辦學iMBA應該如何出發——回首“過去”,開創“未來”。
與國家發展并進,歸于本土化發展
中國MBA教育網記者:
商學院的100年、MBA教育的30年、iMBA的25年,都見證與反映了中國商科教育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有哪些重要時刻和歷程值得被銘記或傳承?
魏航院長:
上財商學院的起步、成長和發展,自然而然地經歷了100年來中國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核心節點。
1921年,上海財經大學商科東遷上海,從促進商業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形成四大使命:培植商業人才、創新商學研究、賦能商業實踐、傳播商業文明。這對中國當時的商科教育發展起到了啟蒙作用。
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國大部分院系調整,主要采取前蘇聯計劃經濟為主體的模式,以工業經濟推動商科建設。當時,上財以工業經濟系、貿易經濟系為主要載體,培養國家所需的專門人才。
1978年,我們延續50年代以后的計劃經濟模式,從工業經濟區、貿易經濟區角度出發培養人才。同時,應改革開放發展的需要,新增對應的教學內容。
90年代,浦東新區開發開放,上財作為最早進行MBA人才培養的高校,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通過實際行動推動商科教育發展。隨著商科發展理念的轉變,院系名稱進行了調整,教材體系、師資隊伍、教學模式、人才培養模式都進行了優化,同時我們也引進了國外先進的教學方式。
2010年以后,上財商學院大規模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師資隊伍質量和規模明顯提升,促進學院研究能力、學科能力的提升。學院先后通過CAMEA認證,AMBA、AACSB和EQUIS三大國際認證。在學科排名、商學院科研排名上更是名列前茅。
下一個階段,商科教育將轉變借鑒和模仿國外先進經驗的模式,更加注重本土化教學,關注中國的經濟和管理問題,形成區別于國外的商科教育發展模式。
發揮智庫作用:為政府、企業提供人才支撐
中國MBA教育網記者: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上財商學院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魏航院長:
服務社會是學校的共有使命。在“十四五”規劃階段,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堅持培植商業人才、創新商學研究、賦能商業實踐、傳播商業文明的四大使命,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此外,上財商學院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起到智庫作用。商學院培養的商科人才,正積極為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強勁支撐。學院老師對貨幣匯率、人民幣國際化、資本項目的開發等都有著一定見解,參與上海的企業決策咨詢,為區域發展和政策制定建言獻策。
孕育“新”概念,從“新”出發
中國MBA教育網記者:
今年上財商學院以“新財經·新商科·新精英”為MBA30周年發布會的主題,我們如何理解“新”的定義?
魏航院長:
習總書記提到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從中已孕育出“新”的內容,我們需要理清將“新內容”落實到商學院發展和人才培養過程的思路。目前,商科受到新的沖擊,MBA30周年發布會的三“新”是從以下三個角度出發的。
第一,世界環境在變新。從國際視野來看,政治格局、地緣政治影響著整體經濟。
第二,技術在變新。互聯網、人工智能的發展滲透到生活各個層面。
第三,人才范疇在變新。例如,區塊鏈的衍生對新的專業人才提出要求。
在這樣的背景下,上財商學院定義了“新財經·新商科·新精英”。其中,新財經從更大范疇可理解為經濟放緩、貿易放緩、投資放緩,同時量化寬松帶來的新財經情況。
而整個商科領域范疇發生了新變化,從戰略、會計到市場營銷、運營管理,再到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模式不再適應當下環境,也讓我們不斷產生新的思考商科人才培養內容范疇、教學手段和模式要變化,教學對象也發生巨大變化。學院需要考慮,未來10年、20年甚至30年,商界精英應該儲備哪些知識內容,學生更愿意從上財商學院獲得哪些促進自身長遠發展的素養。
為此,學院設計了一套自己的“打法”,叫做“一二三四課堂”。第一課堂學知識,第二課堂做實踐,第三課堂拓展人脈資源,第四課堂實現自我價值。
教育培養“新”模式:追求教學系統的提升
中國MBA教育網記者:
正因為世界環境、技術、人才范疇發生新變化,才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上財商學院在教育培養方面的“新”,體現在哪些方面?
魏航院長:
了解新的世界,了解地緣政治、技術機遇與挑戰、人才需求維度等都將被納入我們當下的課程設置中。現在的知識主要是從大工業生產角度去補充的。排除地緣政治,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也在推動和持續影響著當下環境。工業時代下的管理知識需要向數智時代轉變,我們的人才培養方案需要顛覆性和革命性的變化。
去年開始,學院已經開始人才培養方案改革。教學內容上大量投入對數智的教學,同時分為戰略、財務、市場營銷、運營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模塊。
今年商學院專門成立數智商學研究院,邀請上海及全國地區數智科技和人工智能領域的頭部企業作為我們的理事單位。學院的實驗室也正在籌備,已大致成型,通過配套專門設施,與美國MIT數智科技實驗室連接,提供更加沉浸式的教學體驗,追求更加完善的教學體系。
商科教育的保障:四大角度出發
中國MBA教育網記者:
結合未來全球經濟發展趨勢,您認為商科教育應該做出哪些人才培養方面的質量保障?
魏航院長:
從商科教育發展來講,我認為有四件事情需要關注:
第一,視野。全球展現出逆全球化的趨勢,全球經濟有放緩的“架勢”,全球化視野仍需要加強。
第二,本土化。相比國際化,更迫切的是本土化。在關注外部環境的同時,還要盯著自己的腳下,關注中國問題和關注中國發展過程中的實踐,還要關注中國特殊情形。
第三,理論結合實際,提高教學質量。一方面,學院的老師們要去關注世界;另一方面,教育手段要改變,要適用于當下,也要面向未來。利用新的技術手段,讓學生體驗企業決策、體驗情景。
第四,培養社會責任。一個健康長久發展的企業與個人不能“唯利是圖”,商科教育要平衡經濟責任與社會責任之間的關系,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促進學生對于社會經濟理念、社會經濟公平、社會經濟健康運行以及環境發展改善的認知升級。
百年奮進歷程,從“新”賦能未來。在100年和30年的歷史節點,如何能夠在回顧過去的基礎上面向未來,這是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和MBA教育最核心的關注點。百年上財,百年商學,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將始終秉承“建成具有鮮明財經特色的世界一流商學院”愿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深化數智變革與創新,積極推動商學教育高質量發展,努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出更多的上財智慧和力量。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