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根據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戴鑫教授在10月21日華科大EMBA喻見公開課暨百思特中國企業變革研究院智庫論壇(線上)的主題演講《基于營銷戰略視角看企業從1到N的發展邏輯》錄音稿整理成文。
企業創業和發展都要遵循“逆風險”原則
我們團隊一直在跟蹤以華科系校友為代表的一批創業企業,考察其在不同發展階段所遇到的問題。經過企業實地考察和對創始人團隊一對一的深入訪談,選擇其中一部分內容整理出版了《創業復盤:華科系校友逆風險創業口述案例》一書。這本書提煉出了從0到1階段的企業 “逆風險創業”特征。所謂逆風險創業,就是創業者通過主動努力來識別、對沖、降低風險的創業。對于高科技企業來說,其所在行業雖然屬于高風險,但創業的行為和結果相對來說并沒有太高的風險。逆風險創業主要表現在7個方面:
1、創業者對創業風險提前有了較為充分的認知;
2、創業起步從零風險或低風險臺階開始;
3、創業過程中始終動態洞察環境變化與客戶需求規律;
4、選擇最低風險創業路徑;
5、建立小步快跑的研發模式,積極迭代;
6、在項目或企業發展的轉折點基本沒有發生大的決策失誤;
7、通過建立良性運營模式保證現金流穩定可持續。
上述觀點,其實也可以在德魯克先生的《創新與企業家精神》一書中得到印證。書中提到“有效的創新始于細微之處,它們并不宏大, 只是努力去做一件具體的事。創新最好能從小規模開始—只需要少量資金、少量入手,而且針對有限的市場。”應該說這是逆風險創業最好的詮釋。
事實上,無論是從0到1的初創企業,還是正在走1到N階段的企業,都要遵循“逆風險”原則。我們在工廠里經常可以看到類似“安全重于泰山”、“只有安全,才能回家”的標語。這個標語對于個人來說,安全重于泰山,只有活著才有未來;對于企業來說,就是要逆風險創業。許多企業家往往不是死在初創期,而是死在做大的路上。原因是什么?就是忘記了“逆風險”。
企業如何實現從1到N的 “逆風險成長”?
與逆風險創業的概念相似,逆風險成長,是指企業在從1到N的過程中通過降低市場風險、用低試錯成本、低運營成本和低財務風險來實現安全穩健可持續的增長。從戰略營銷的角度, “逆風險成長”有四條可能的路徑。
第一條路徑:跟著用戶轉場,從點到線。
VUCA時代,企業首先面臨的就是顧客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顧客需求的易變性。第二,顧客出現場景的快閃性。第三,顧客忠誠度的短暫性。陪伴企業從0到1的顧客,不一定就能陪你走過1到N。企業要做的,就是跟著用戶轉場。從0到1階段,企業往往靠解決顧客的一個痛點活下來。例如,針對喜歡網游的PC發燒友,我們的PC機強大的配置可能是吸引TA的賣點。但競爭對手馬上就會模仿。新客戶的挖掘顯然不能再僅僅靠這一點。還要從需求點拓展到需求鏈。
武漢攀升鼎承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華科大校友陳孝軍等人在2012年創業的時候,進入的是不被看好的傳統PC機賽道。但他們開發了針對網游玩家群體的DIY電腦,實現了創業1000天銷售10億元人民幣的從0到1突破。接下來7年里,他們沒有走傳統的經銷商代理分銷渠道,避免了傳統渠道常見的臃腫、低效等問題,及時跟上了網絡新青年群體的轉場,直接利用京東、天貓、亞馬遜、抖音、拼多多等平臺進行拓展。不僅在PC機性能上改善,還在整個需求鏈上進行快速迭代。他們研發生產的高端機可以達到30-60萬元一臺,但依然暢銷。2021年,公司年銷售額已突破40億元,這個時候整個公司的銷售團隊成員也才只有40多人。背后成功的原因其實就是從點到線的邏輯。
第二條路徑:夯實產品力,從線到面。
VUCA時代,企業面臨的第二個風險就是環境的不確定性。重大疫情、國際沖突等,對企業的市場可能產生重要沖擊。例如,新冠疫情期間,呼吸類的藥品普遍出現大幅銷售下滑。這個時候,考驗的是企業產品供給能力。這種能力至少有三層含義:第一,產品組合中有沒有風險對沖的機制。即某類產品市場遇到挫折以后,公司的其他產品銷售能不能及時頂上來。第二,生產線能不能快速轉產,柔性生產。第三,供應鏈能不能實現柔性生產的保障。
穩健醫療最近3年的表現,體現了上述特征。李建全先生于上個世紀90年代初創立,首先進入醫用敷料行業,為國外品牌代工,主要走外貿市場。第一個10年結束的時候,開始進入國內市場,打造了自主品牌“winner穩健醫療”。第二個10年結束的時候,進入生活用品領域,創立了“全棉時代”品牌和線上線下連鎖門店,打開醫療與消費協同發展的市場大門,構筑穩健增長的第二曲線。第三個10年結束的時候,開始進入健康美麗生活賽道,創立PureH2B津梁生活品牌,嘗試開辟連鎖門店。新冠疫情之前的2019年公司總營收46億元,其中全棉時代系列產品貢獻了65%左右的銷售,醫療類的產品貢獻度不到35%;疫情爆發的2020年,公司營收達到125億元,全棉時代系列產品受門店關停影響銷售大幅下降,但醫療類產品快速增長,占了總營收的65%左右;2021年總營收80億元,其中大部分也是來自醫療類產品。這樣的兩類產品線組合,正好對沖了市場風險。
第三條路徑:精耕市場,從面到體。
VUCA時代,企業面臨的第三個風險就是市場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市場對產品接受度的不確定性。哪怕企業新產品研發之前的市場調研做得再充分,也不能保證一個好產品到底能不能被市場接受,也不清楚被什么樣的一群人接受。這些都有很多不確定性。第二,市場對品牌價值理念認可度的不確定性。企業自己創作的品牌主張、價值口號,能否被市場所認可接受,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第三,市場對產品的接觸場景存在不確定性。為了降低上述風險,企業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分階段推進,實現從面到體的突破。
最近幾年在打火機市場異軍突起的英伽品牌,就符合這種從1到N的邏輯。創始人江新華把原本只是“香煙伴侶”的普通打火機,做成了面向Z世代群體的潮玩。他們邀請來自中央美院等機構的專業人員為打火機設計外觀,定期推出新畫風,堪稱“打火機雜志”。他們的新品推出模式,就是先在網上試銷,看實際走量趨勢。達到一定量以后,再轉到線下青年人出沒終端進行銷售。
新秀麗旗下美旅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復興案例,遵循了上述邏輯。我將新秀麗大中華區總裁馬瑞國先生分享的市場經驗概括為“BBEE”模式。第一個B,是Branding,創立品牌。第二個B,是Business Model Desingenning,設計生意模式。第一個E,是Experimenting,市場實驗。第二個E,是Expanding,復制擴大銷售。在品牌重塑的時候,他們在業內首次推出炫彩行李箱,為品牌注入年輕、時尚和國際化元素。在生意模式設計的時候,他們針對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連續用“走,看世界去”“世界邀你看”“世界任我看”三個遞進式價值輸出,鎖定了這個群體。在市場實驗方面,他們首先選擇代表性商圈的代表性門店進行試銷,當銷售趨勢出現明顯跡象的時候,再向全國同類市場推廣。最后還成為向大中華區之外的市場推廣的成功案例。
第四條路徑:持續鍛造核心競爭力,從體到勢。
VUCA時代,企業面臨的第四個風險是市場增長的可持續性問題。從0到1的企業,不一定能走好從1到N。麥肯錫公司2021年有一個調研數據,在跟蹤的1762家創業公司中,能走過1到N的公司只有22%。企業倒下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核心競爭力。企業能力有一階能力和二階能力之說。一階能力是把事情做好的能力,例如,生產線上的先進制造能力,產品的營銷推廣能力等。二階能力是知道如何把事情做好的能力。例如,不僅具備產線的先進制造能力,而且具備智能制造產品的設計咨詢能力。不僅具備優秀的產品營銷推廣能力,而且具備對客戶需求的動態洞察及滿足能力。一階能力和二階能力,都可能存在人們常說的核心競爭力,但核心競爭力也需要不斷鍛造。只具備一階能力的企業,也許能夠走過0到1,活下來。但基業長青的企業,一定還要具備二階能力。
武漢達夢數據庫就是典型例子。創始人馮裕才教授,是令人尊敬的學者和企業家。他曾經在多個場合講過一句話,一輩子只做了三個字,就是“數據庫”。他早年在校園做學術研究數據庫進入國內前列,后期做成果轉化又走在了業界的最前面。當年跟他同期在同一賽道創業的企業很多,但最后活下來的為數不多。不僅是因為他40年來矢志不渝地堅持做一件事,而且是因為他知道如何把一件事做好。這才是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大家想必也聽過這句話“企業的優勢也會變成企業致命的短板”,柯達的例子就是一個佐證。這說明,企業無論處在什么階段都要持續地鍛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不同階段的企業,不同領域的企業,鍛造的方向有所不同。只有這樣,企業從1到N,才能與時俱進,才會形成引領效應,也就是形成了“勢”,簡而言之,有了勢能。
戴鑫
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
華中科技大學工商管理(高級工商管理方向,以下簡稱EMBA)項目是2002年國務院學位辦首批批準開辦的EMBA項目。歷經20年發展,始終堅持“突破認知邊界,共享管理智慧,契配價值生態,賦能社會發展”的辦學理念,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及經濟主戰場,依托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等雄厚的科教資源,結合管理學院扎實的交叉學科優勢,整合海內外優質智力資源,致力于為國家培養具有鏈接能力(Linking)、點亮能力(Lightening)和引領能力(Leading)的未來科技型商業領袖,并形成了“科商融合、道器兼工,中西交通、喻見至善”特色的人才培養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