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蘇北農村“走出去”
夢想成為“中國最年輕的數學教授”
到轉型經濟學,攻讀哈佛博士
從美國任教到全職加盟清華經管學院
他一次次人生道路的“選擇”
只為
“更好理解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問題”
“尋找中國方案”
他提出
“從特惠向普惠過渡”發展理念
為中國經濟模式的轉型升級
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
與他人合著的《中國資本回報率》
《中國經濟減速的生產率解釋》
先后獲得中國經濟學最高獎項
——孫冶方經濟科學獎
他就是
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
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白重恩
白重恩在授課中
學者足跡:數學到經濟學
早年,白重恩在蘇北農村度過了他的童年時光。
那時,他們一家被安排住在了一戶農民家里,住的地方緊挨著豬圈。因此,白重恩對當時農村的貧困有著極深的印象,這樣的生活也孕育了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在心中種下一顆關心中國農村、關切國計民生的種子。
后來白重恩回到南京讀書,由于基礎薄弱以及對城市教育環境的不適應,英語考試只考了8分。“那是一件很羞辱的事情。之后我上下學路上都拿著單詞本背單詞,每天至少學一個小時。”很快,白重恩的英語成績成為班級第一。
1979年,不到16歲的白重恩被中國科技大學數學系錄取。彼時,他的目標是成為優秀的數學研究人員,夢想成為“中國最年輕的數學教授”。
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白重恩的學術探索并未止步于數學。在中科院數學研究所讀研時,白重恩常常與同學們展開深入討論與思考,他們關注并探討著未來市場在中國經濟中的角色與定位。
“當時的中國到處都在討論經濟改革,很少有人不關心,而我希望不只是吃了午飯以后跟同學們聊一聊,而是能系統地學習經濟學。”在一次次思考與論爭的過程中,白重恩的興趣逐漸發生轉變,后經著名數學家丘成桐推薦,獲得赴美深造的機會。
在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見到丘成桐先生坦陳想學經濟學時,白重恩用了一個詞自嘲——“叛變”。
但出人意料地,“丘成桐先生不僅沒有責備我,還給了我很大的支持,他推薦我去學跟經濟學密切相關的數理統計。”回憶那段時光,他一方面感恩于丘成桐先生,另一方面也更加明確——選擇經濟學,至今不曾后悔。
三年后,白重恩拿到了數學博士學位,但他癡心不改,繼續申請到哈佛攻讀經濟學博士。在哈佛,他的導師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里克·馬斯金。
“數學強調相容性,而不同的經濟學模型則可能是不相容的。”剛接觸經濟學,他也曾為兩個學科的不同思維模式而困擾,經濟的影響因素有很多,不同環境下主要因素不同,沒有固定的假設,需要以發散又縝密的思維進行推演。
談及轉向經濟學的初衷,他說:“最主要的動力就是讓我能很好地理解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一些問題。”這種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高度關注和深入探索,貫穿于他的學術生涯,使他的研究工作始終與中國的實際需求緊密相連。
在經管學院2024級本科生開學典禮上,白重恩代表學院向新生代表贈送《朱镕基講話實錄》
雖然在大洋彼岸,白重恩的興趣點和關注點依然還是中國經濟。在哈佛拿到博士學位之后,他先后到了美國波士頓學院和香港大學任教,最終在2004年選擇全職加盟清華經管學院。
“來到清華之后,確實發現在這里能夠做很多事情。回來后自然而然地沉浸在中國經濟改革的大環境里,做政策性的研究會更好。”提及來到清華的感受,白重恩說道。
思想洞見:理論與實踐
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迅猛發展,有關中國的經濟學研究也日漸完善。
如何能夠真正發揮作用,成為一名腳踏實地的經濟學家?白重恩認為:要做好兩件事情,一是要扎扎實實做好系統的、成體系的數據研究,為中國的經濟政策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二是要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找出長期問題,目光長遠。
而在學術研究方法上,白重恩始終推崇認認真真地把一個題目做得很深很透,不能只顧做結論而不深耕。正是這種嚴謹的學術態度和對深入研究的執著,使得白重恩的研究成果具有高度的學術價值和社會影響力。
白重恩參加全國政協會議
在中國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進程中,白重恩深入地研究資本回報率、全要素生產率、勞動生產率等核心經濟指標,透過這些紛繁復雜的數據,揭示中國經濟的內在邏輯與發展動力。
他與謝長泰、錢穎一合著的《中國資本回報率》以及與張瓊合著的《中國經濟減速的生產率解釋》先后獲得中國經濟學最高獎項——孫冶方經濟科學獎。
他提出“從特惠向普惠過渡”的發展理念,為中國經濟模式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
他堅信,中國經濟的發展不應局限于特定的優惠政策,而應邁向更加制度化而公平的發展道路,以實現經濟的長期穩健增長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我不能說我的研究一定會對政策產生什么影響,最后的政策一定是采納了很多人的意見、綜合得出的結果。但是作為經濟學家,我有責任讓自己提出的建議以實實在在的研究結果作為支撐。”白重恩如是說。
師者力量:教育與啟迪
2018年,白重恩從上一任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的手里接過接力棒,成為經管學院第五任院長。
當時,白重恩說:“中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我們還沒能很好地從學術上講好中國故事,沒能很好地從中國經濟管理的實踐中發展出對經濟管理學科有突出影響的學術成果。”
白重恩很清楚,要建設世界一流的經管學院,不能照搬西方的經驗,也不能簡單對標任何一所學院:“我們希望引領中國的學術,只有做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夠稱得上是世界一流的經管學院。”
白重恩參加院長下午茶活動
今年,經管學院迎來建院40周年。
在白重恩的帶領下,經管學院的經濟學學科穩居國內學科第一梯隊,教學項目不斷創新,國際聲譽持續攀升,教師堅持學術高標準,更多研究成果受到業內同行的更高認可,為國家、社會、行業、企業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建議。
經管學院扎根中國大地做科研,做“頂天”“立地”的研究,力爭以一流的科研成果在世界學術舞臺上發出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
白重恩不僅是學院院長,還是一位深受學生尊敬和愛戴的師長。在他的課堂上,學生們不僅學習到經濟學的基礎知識,更學會如何運用這些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白老師總是能夠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解復雜的經濟學原理,讓我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經濟學的精髓。”一位學生評價道。
白重恩不僅注重知識的傳授,更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他鼓勵學生提出疑問、挑戰權威,通過獨立思考和團隊合作,探索經濟學的奧秘。這種教學方式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們的學術興趣和研究熱情,也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和批判性思維。
白重恩還積極參與學生的課外指導。他經常組織學術討論會,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為學生提供開闊視野、接觸前沿學術成果的平臺。
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們有機會直接向頂尖學者提問,與他們探討經濟學的熱點問題。他每周還會花一定的時間跟學生一起討論文章,明晰文章的意義、思路以及不足。
這樣的事情盡管會花費一些時間,但是只要對同學們有幫助,白重恩就覺得值得這樣去做,“我希望能夠給同學們帶來一種不同的學習方式,對他們的經濟學素養、研究能力有一定的提高,能夠為中國的經濟學教育起到一點作用,這也是我回國之后對自己的一個期望。”
白重恩與畢業生合影
白重恩對學生的關懷更體現在對他們人生道路的引導上。他經常與學生們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和人生感悟,鼓勵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擁有長遠的目標,同時勇于追求和奮斗。
他常常告訴學生們,學術研究是一場漫長的旅程,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不斷的探索。
在白重恩等經管學院教師的引領下,一批又一批的學子從經管學院走向了社會,在基層、企業、學術界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出謀劃策,成長為眾多領域的優秀人才。
人物簡介
白重恩,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經管學院院長;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研究聚焦于經濟制度和政策與發展之間的關系,并以此為主要角度研究中國經濟。
目前擔任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工商聯合會第十三屆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委、“十五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學術委員會主席、中國經濟50人論壇成員和學術委員會成員、中國金融40人論壇成員和學術委員會成員、中國信息化百人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