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日-2日,百年中大經濟學科校長院長論壇在中山大學懷士堂、嶺南堂隆重舉辦。本次論壇的主題為“人工智能與經濟學科發展”,論壇圍繞人工智能變革下的經濟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模式、經濟理論創新以及經濟決策應用等方面展開深入研討與交流。來自63所境內外高校的近百名校長、院長、資深專家參與此次論壇,探討經濟學科的未來發展,共慶中山大學世紀華誕。
合影
1、開幕式
開幕式由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院長林建浩教授主持,中山大學楊清華常務副校長和中山大學原副校長、經濟與管理學部主任李善民教授作會議致辭。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院長林建浩教授主持
中山大學楊清華常務副校長向各界人士對本次論壇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謝,對出席論壇的各級領導、嘉賓及專家學者們表示熱烈歡迎。楊清華在致辭中指出,中山大學作為一所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綜合性大學,具有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的辦學特征,立足粵港澳大灣區的區位優勢,形成了文理醫工農藝綜合發展的格局。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中山大學始終致力于構建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中國特色社會科學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進一步推進有組織科研,推動跨學科交叉融合發展,為加快構建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貢獻更大力量。他表示,此次論壇形式極具創新,期待各位來賓能夠在持續的學術交流與合作中進行思想碰撞,激發蓬勃靈感,進一步推動中國經濟學知識體系建設。
中山大學楊清華常務副校長致辭
中山大學原副校長、經濟與管理學部主任李善民教授在致辭中表示,本次論壇不僅是一場大學精神和創新思想的高端對話,更是一個分享智慧、凝聚共識、共謀發展的互動平臺,為中山大學提供了借鑒高等教育領域先進經驗的機會,同時也為高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搭建一個堅實的橋梁。他相信,此次深入的交流與探討,將為經濟學科的人才培養注入新的活力,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催生新的學科增長點,從而激發創新潛能,產生倍增效應。
中山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主任李善民教授致辭
2、主旨演講
會議主旨演講環節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經濟研究》原常務副主編鄭紅亮主持。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經濟研究》原常務副主編鄭紅亮主持
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洪銀興教授圍繞《“放得活”又“管得住”: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展開主旨演講。洪銀興教授指出,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他表示,要實現“放得活”關鍵在于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使各種生產要素能順暢進入市場、維護公平而充分的競爭三個方面,“管得住”則要求政府必須對市場進行監管,彌補市場失靈。洪教授從數據要素切入強調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和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對于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意義。
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洪銀興教授主旨演講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主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名譽院長汪壽陽教授以《也談人工智能與經濟學科發展》為主題演講。他指出,人工智能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全方位的,為經濟學科的研究和發展帶來新機會的同時也引發了前所未有的問題和議題。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作為經濟學研究的人工輔助,在數據分析、編程輔導、數學推導等方面提供便利;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發展也為經濟研究帶來了數據隱私及安全性等問題。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名譽院長汪壽陽教授主旨演講
3、大會論壇(一)
大會論壇(一)以“經濟學科的創新人才培育模式”為主題,由南方科技大學李仲飛講席教授主持。
南方科技大學李仲飛講席教授主持
廣東財經大學校長于海峰教授分享了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發展對財經人才培養的深度融合,強調從交叉推進、集成資源和全面提升三個維度進行人才培養,并以校內數字經濟學科的發展提供了借鑒經驗。
廣東財經大學校長于海峰教授發言
華南師范大學副校長王春超教授圍繞人工智能與高質量充分就業進行分享,從就業容量擴大、就業質量提高及二者的相互協調三個維度出發闡釋高質量就業。
華南師范大學副校長王春超教授發言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院長王鵬飛教授分享匯豐商學院經濟學科研究生教育的心得,他強調碩士教育應重視理論基礎、培養拼搏精神、創新考核模式。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院長王鵬飛教授發言
澳門城市大學副校長葉桂平教授向社會各界人士對澳門特區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支持與貢獻表達感謝,希望未來能夠有機會與更多高校加強交流、實現合作。
澳門城市大學副校長葉桂平教授發言
西南財經大學副校長李志生教授表示,西南財經大學多年來堅持新文科建設,通過基礎學科人才、財經科技復合人才和國家化創新人才三大拔尖培養工程,為解決財經教育發展問題提供了借鑒。
西南財經大學副校長李志生教授發言
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李建軍教授分享了人工智能引發的金融變革,強調金融人才應重視模型掌握和數據分析能力的培養。
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李建軍教授發言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院長易靖韜教授提出管理學大三角理論,以建構中國自主的工商管理知識體系為牽引,回應時代需求的同時服務于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助力世界一流企業的成長。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院長易靖韜教授發言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校長、新疆財經大學副校長周銘山教授基于援疆經歷展開分享,并針對如何培養更多的真正能夠扎根邊疆、服務邊疆、奉獻邊疆的人才提出想法。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校長、
新疆財經大學副校長周銘山教授發言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黃薇教授指出人工智能背景下財經類高校人才培養面臨的挑戰,并分享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育轉型的經驗。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黃薇教授發言
4、大會論壇(二)
大會論壇(二)以“人工智能與經濟決策”為主題,由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院長林建浩教授主持。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院長林建浩教授主持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王麗萍書記從專業、課程、教材、實踐體系和實驗平臺建設五個方面全面介紹了學院在數字賦能背景下的人才培養經驗,為應對數字教育浪潮中的經管人才培養提供了有力參考。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王麗萍書記發言
重慶工商大學副校長任毅教授分享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研究院在科研平臺建設和產業經濟研究方面的探索實踐。任毅副校長介紹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研究院和重慶大數據局等多方力量共同開發了產業云圖,為地方資政、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重慶工商大學副校長任毅教授發言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陳釗教授就論壇主題“人工智能與經濟決策”發表了相關看法與感想。陳釗副院長認為人工智能不能從根本上扭轉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地,陳釗副院長提到,人工智能帶來的生產力的變化如何影響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是未來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陳釗教授發言
廣東金融學院副校長易行健教授以“人工智能與經濟決策:現狀、趨勢和政策建議”為題展開演講。易行健副校長首先追溯了人工智能產生的歷史淵源,接著梳理了人工智能論文發表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特征以及人工智能相關研究的主題分布,然后探討了人工智能與經濟決策的關系并提出了相關的政策建議。
廣東金融學院副校長易行健教授發言
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周亞虹教授從人工智能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以及對經濟學研究范式的影響兩個方面進行演講。周亞虹院長認為需要重新思考大學教育的定位,以更好地實現立德樹人的使命,強調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思想和方法在人工智能時代依然穩固。
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周亞虹教授發言
暨南大學副校長顧乃華教授以人工智能對產業的影響為主題進行發言。顧乃華副校長認為在評估人工智能是否增強政府相對市場的決策能力時,需要保持審慎態度。關于政府產業政策的決策取向,顧乃華副校長認為,政府應重點關注公共產品的提供和相關監管,同時在培育產業方面應采取審慎和包容的態度。
暨南大學副校長顧乃華教授發言
山東財經大學副校長彭紅楓教授圍繞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應用進行發言,彭紅楓副校長從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發展、人工智能與金融發展的關系、人工智能與金融風險的管理以及未來展望四個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
山東財經大學副校長彭紅楓教授發言
5、各主題論壇
11月2日下午,各主題論壇在中山大學嶺南堂展開,來自各兄弟院校的嘉賓齊聚8大主題論壇,共話經濟學前沿理論與實踐發展。本次主題論壇涵蓋了多個重要領域,深入探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學科建設、數字經濟時代的經濟學理論創新、人工智能與經濟學研究范式創新、新質生產力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宏觀調控理論與實踐創新、數字金融與實體經濟、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以及不確定性中的對外開放與全球經濟治理等。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學科建設”主題論壇上,嘉賓們分享了新時代背景下,經濟學教育與研究如何更好地服務于國家發展戰略的見解,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數字經濟時代的經濟學理論創新”主題論壇中,專家們探討了數字技術對傳統經濟理論的挑戰,提出了新的研究框架,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經濟環境。
在“人工智能與經濟學研究范式創新“主題論壇上,嘉賓們討論了人工智能如何重塑經濟學研究方法,包括數據分析、預測模型和政策評估,展現了未來經濟學研究的新方向。
“新質生產力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論壇中,與會者探討了如何通過創新驅動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強調提高生產效率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在“宏觀調控理論與實踐創新”主題論壇上,專家們分享了國內外的成功案例,討論了靈活的宏觀政策如何應對復雜的經濟環境,保障經濟穩定與發展。
“數字金融與實體經濟”主題論壇中,嘉賓們就數字金融的迅猛發展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進行了深入分析,探討了促進二者協同發展的政策建議。
在“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主題論壇上,與會者提出了構建高效、穩健的金融體系的必要性,以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資本有效配置。
最后,在“不確定性中的對外開放與全球經濟治理”主題論壇上,嘉賓們就當前國際經濟形勢下,中國如何更好地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進行了熱烈討論,強調了開放合作的重要性。
各主題論壇上,嘉賓們的獨到見解與看法引發了與會專家學者的積極討論,形成了良好的學術氛圍,促進了經濟學領域的深入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