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腦植入芯片,上下五千年的所有知識就能瞬間為你所用?
這聽起來像是科幻電影中的情節,但科技的發展正讓這一設想轉變為現實。
作為一項具有巨大潛力的技術,腦機接口正在感知修復、運動控制等領域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但隨之而來的挑戰與問題也開始涌現。
如何打破從實驗室到應用的“死亡之谷”,推動技術創新快速走向臨床與產業化?近日,學院攜手復旦大學神經調控與腦機接口研究中心、復旦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技術轉移中心,以“腦機接口科創轉化的前沿探索”為主題舉辦復旦科創先鋒論壇。匯聚來自學術與產業頂尖專家,深入探討腦機接口的最新技術突破、臨床轉化挑戰與商業化路徑。
論壇開場,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鄭明教授代表學院發表致辭。她在致辭中提到,學院通過開展多期復旦MBA科創青干營和復旦科創企業家營,培養適應科技創新時代的管理人才和科創企業創始人。在過去三年,為了加強科創管理理論研究,學院大力支持教師進行相關研究。現已推出多個項目,旨在解決傳統理論體系無法支撐的科技創新企業管理問題。
在科技創新合作方面,學院通過合作、教學和研究,推動科技創新落到實處。同時,與園區、企業合作,推動科技創新鏈條式增長,打造科技創新生態。
復旦大學神經調控與腦機接口研究中心主任王守巖圍繞腦機接口技術與產業轉化分享觀點:
腦機接口技術為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提供了突破性技術。技術發展50年來,涉及讀腦和調控大腦兩個方向:通過解碼大腦信號實現對外部設備的控制,如機械臂,以及通過神經調控,如電刺激等手段治療難治性腦疾病。
腦機交互技術則是二者的結合,可用人工智能算法實時解碼大腦的活動,實時控制參數,為臨床疾病治療帶來了新的技術突破。腦機接口技術不僅為難治性疾病提供新療法,也提升了現有疾病的治療效果,成為醫療健康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朱同玉分享了腦機接口臨床轉化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腦機接口是生命科學和智能醫學領域的重要方向,具有巨大的臨床應用潛力,但也面臨重大挑戰。比如信號采集技術目前存在從無創腦電圖到侵入式芯片植入多種方式,每種方式都有其局限性和待解決的問題,如穩定性、信號解碼以及反饋回路等諸多問題。
挑戰背后也蘊藏著創新創業的機遇。腦機接口技術的發展需要緊密結合最新的技術進展,其商業化和臨床轉化也需要考慮技術的實際應用和市場需求。
碩世生物董事長兼總裁王國強圍繞科技創新創業實踐分享經驗:
創業成功需要跨學科合作,科學問題與產業問題不同,需要管理類人才的銜接,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
創業初期關鍵在于組建互補的團隊,選擇正確的賽道,聚焦于行業的短板和市場需求,同時也要有夢想和愿景,敢于設定目標。創新是創業成功的關鍵,無論是技術突破還是管理上的創新,都能提升效率和市場競爭力。
科研是基石,基礎研究也是基石。科研與產業的結合是未來發展趨勢,科研成果需要通過產業轉化來實現社會價值,企業應與科研機構合作,共同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
國家知識產權上海國際運營中心副總經理巴特強調了知識產權創新的重要性:
知識產權不僅是企業保護技術和市場的護城河,亦是實現技術轉化、產業合作的橋梁。然而,專利作為市場排他權的有效期有限,因此企業更需在專利布局與國際合作上做出長遠規劃,避免錯失技術主導權的機會。
當今企業需通過“專利圍欄”布局核心技術與上下游應用,確保自身創新成果不被輕易復制。無論硬件還是軟件,知識產權都已成為競爭力的核心。知識產權的價值在于推動合作,其開放性使得企業可以憑借無形資產與全球創新者共同進步,從而更好地把握市場機遇,實現科技創新與市場的良性互動。
在圓桌會談環節,嘉賓們圍繞“如何構建腦機接口生態”展開精彩討論。
復旦大學神經調控與腦機接口研究中心主任王守巖擔任主持。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朱同玉:
復旦大學在腦科學領域有四個研究院,每年產生一千多項專利。為促進成果轉化,復旦每月舉辦楓林科技沙龍,將成果對接給投資方和企業,已有一百多家公司和五十多個投資方參與。
此外,復旦也在探索腦科學技術在低空經濟領域的應用,如飛行器在樹林中的導航技術,這在軍事領域和民間都有廣泛應用。復旦還為科學家和企業家搭建出海橋梁,幫助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碩世生物董事長兼總裁王國強:
科研注重發現新點子,而產業化則需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將這些點子實際應用并確保其穩定性。創業需要解決臨床痛點,尤其是在市場遇冷、融資困難的情況下,創新產品和市場需求是關鍵。
在前沿領域建立垂直領域孵化器至關重要,這有助于學校在全球范圍內為國家創造聲譽并引領世界。復旦大學有責任搭建這樣的創新平臺,并需要團結社會各方力量,包括國家資本的支持。
中科創星未來產業研究院院長姚文生:
復旦大學想要在大學校園里建立一個垂直領域的孵化器,作為一個早期的科創轉化平臺,首先這應是一個開放的協同創新平臺,要充分利用校內校外資源;其次,要為年輕科學家和初創企業提供科研賦能,集聚復旦內部資源,服務科學家和企業;第三,鏈接更多投資機構,策劃項目以吸引投資和政府資金;第四,可與復旦MBA科創青干營合作,挖掘聯合創始人,推動項目發展。未來產業研究院需要集聚企業家人才,以實現深度孵化和項目快速成長。
國家知識產權上海國際運營中心副總經理巴特:
通過與國家平臺的合作,有利于將高校的研究成果轉化為產業專利,實現專利的市場運營和價值提升。
科技成果轉化是一個長鏈條過程,現在的趨勢是將這個長鏈條細化,每個環節負責一部分,以減輕負擔并加快成果轉化。知識產權工作越來越前置,通過細化環節和早期專利申請,可以更有效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復旦管院多維度助攻,
實現理論到實踐全方位提升
復旦大學MBA項目主任曹能圍繞“復旦MBA的科創探索與實踐”提出,面對科技創新面臨高度不確定性的特點,復旦MBA項目聚焦于“生態圈”、“領導力”和“行動學習”三大核心理念,幫助學生從理論到實踐全方位提升。
曹能表示,生態圈的構建旨在整合內外部資源、搭建一個高頻互動的網絡,將管理教育人才培養與科創企業的人才需求緊密連接,為新一代創業者提供系統的資源支持與實踐平臺。
學院在科創教育中尤為強調企業家精神與領導力的結合,行動學習能力的培養,曹能以iLab商業挑戰賽等實踐項目為例,介紹了MBA學生在學院教授、業界導師的指導下,深入科創行業發現真實商業世界問題,以團隊合作的方式構建可落地的解決方案的豐富實踐。他表示,面對未來挑戰,MBA同學要建立終身學習、持續創新、多元合作的 “晶體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