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經歷頗有些特殊,不像一般人那樣是在拿到學士學位的“本本”或是奪得經理、老總寶座之后才揚眉吐氣地走向MBA之路的,而是初中畢業后考慮到父母齡高辛勞、弟妹尚幼才無奈放棄在當時非常誘人的“讀重點高中、考名牌大學”的金光大道,選擇了上中專,提前端“鐵飯碗”的獨木橋。中專畢業當我“豪情萬丈”地懷著“干一番事業”的夢想奔赴工作單位之后,才發現世界并不象夢想的那么美好:許多體制問題(中專畢業后我在一家國營工廠從事了六年技術工作)、管理問題在制約著企業的發展,甚至在制約著社會的發展,同時也在制約著我自身的發展。而這些問題在當時僅憑我自身的學識連想也想不明白,更沒有能力去解決。于是抱著“救世濟已”的決心再返求學之路,工作之余自學完了管理專業大學課程,拿到了重圓心中始終未泯的“大學夢”的敲門磚——考研所必須的大學文憑,并經過兩次闖蕩終于被上海財經大學破格錄取,有幸成為一名當時非常熱門的管理專業的碩士研究生(MBA當時在中國才剛剛開始試點,而我入校前尚不知MBA為何物,入校后才知道我所就讀的管理專業屬經濟學學位,而非管理學學位!)。我當時之所以報考管理專業研究生除了興趣、志向愛好之類的理由外,還有一個難以啟齒的重要原因:因為報考管理類研究生不需要我所不具備的“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數、理、化之類的深奧知識。我寫下以上這些個人艱辛的MBA之路的目的是要告訴大家:一個人只要心中有不泯的理想并去執著追求,始終是可以有所作為的;我在當時只有初中中專的起點尚且如此,更何況您呢?
土生土長的MBA學了些什么?
研究生期間,教授們雖然未能教會我多少可以在實踐中“直接派上用場”的東西,但卻幫我打下了在經濟學、管理學、市場營銷、會計、財務等方面的理論基本功,并且讓我知道了世界上還有被稱為大師級的人物如:哈羅德.孔茨、菲力普.科特勒、邁克爾.波特等及其所著的圣經式讀物。然而學校也浪費了我們不少時間,學了一些憑我多年的企業實踐認為絲亳沒有價值的課程,但是我們多少也能予以諒解,因為一些強制性課程的設制連學校也沒有自主權。
企業讓我學到了什么?
首先,企業給了我實踐的機會:即使是讀研前的國營企業生涯,也增加了我對知識的渴求、使我懂得了學習機會的珍貴,并初步學會了對理論的甄別能力、了解了自身的不足,懂得了學習的重點。在營銷與管理領域,書本知識能夠給予的只是基本的思考和行動的方向(或者只能學到“應該做什么”),卻很難從中找到具體的行動方案(怎么做?)。書本知識要加上自己對照實踐創造性地理解與思考才能變成正確的行動,否則照本宣科、不管理論的正確與否與適用環境只能導致行動的失敗,并因此而排斥理論、喪失對理論的信心。一言以蔽之,企業讓我學會了有選擇地讀書,讓我學會了對理論的思考與應用。
其次,研究生畢業后在比較缺乏實踐經驗的情況下,僅憑理論認識就可以比一般人更勝任營銷管理工作,使我更堅定了對權威理論的信心。進一步認識到了基礎、全面的理論教育的重要性,從而使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也絲毫不敢放松對理論的繼續鉆研及知識面的進一步拓寬。并且,把基礎理論的導入作為對下屬員工入職培訓的第一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至少,經我培養、帶領過的下屬人員,都不再懷疑營銷理論與管理理論的有用性。
再者,多年企業的所見所聞讓我知道土生土長的中國企業太需要具有扎實基礎理論的MBA了,一些企業的老板們、經理們甚至連一些最基本的營銷理念與管理理念也不具備。本人在企業中經常是幫了一個部門卻發現另一個部門的基礎和配合跟不上,以至經常需忙于自己的“份外之事”,忙完自己部門的“份內之事”后又要忙于充當其他部門的“管理指導員”,甚至連“老板”、“總裁”本人也還需要被培訓。中國的企業需要更多具有真才實學而不是僅有一紙文憑的MBA! [FS:PAGE]
對MBA教育的一點建議
首先,我認為MBA教育的重點還是系統全面的基礎理論,比如管理原理、市場營銷學、財務、會計、決策理論、戰略理論、經濟學、經濟法、金融、計算機應用、外語等,而不必過于強求學校教育很難做到的“實用性”與“動手能力”。再先進的教學方法(如目前比較流行利的案例分析、角色模擬、互動式教學等)也不可能讓學生在短短的兩三年內學會今后數十年的工作中所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甚至是主要問題)的具體解決方法。學校應該把樹立學生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考方向、思考方式、基本理念等作為教學的重點。
其次,MBA學校教育還應該破除學生對理論的盲從與不分場合與環境的盲目應用,提高學生對五花八門的理論的鑒別能力以及理論運用于實踐的再思考能力,并要強化學生離校后的“再學習”意識、明確再學習的方向。
再者,還應合理選擇權威教材,不要盲目強調教材不具權威的“本校一體化”。應廣泛拓展師資來源,聘請見多識廣、經驗豐富的校外人士舉辦一些豐富多彩的交流、聯誼、研討、講座。MBA招生應以有實踐經驗的人員為主,管理類學科有了實踐感受后才能更好地懂得應該學會么、應該怎么學。
當前中國MBA的培養目標和專業特點是什么?
1.MBA即工商管理碩士,攻讀MBA研究生是成為工商企業高層管理人才的重要基礎和有效途徑。MBA與其他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的不同之處在于:MBA以擔任企業管理人員為就業目標。MBA培養的是具有戰略眼光的、有較廣博的知識和創新精神的復合型管理人才。所以,這個專業要求培養對象具有一定的經濟和企業管理的實踐經驗,對心理素質,合作意識,團隊精神,溝通能力要求更高一些。
2.我國的MBA教育的發展狀況怎樣?
我國培養MBA的時間不長,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在清華、人大等少數院校開始試點,以后進一步擴大招生院校和招生規模,并且擴大與國外院校的合作,探索和積累培訓經驗,提高教學質量和畢業生的水平。從1997年開始MBA招生全國聯考。由國家(教育部)統一考試科目,統一命題,現在已歷時七年,初步形成了中國MBA教育的基本模式。
3.MBA在我國越來越火的原因是什么?
我國從試辦MBA教育培訓到全國87多所院校聯考統招,報名人數逐年激增,越來越火。1997年招生院校增加至56所,報考人數23018人;1999年招生院校仍是56所,報名人數30435人;2000年56所院校招生,報名人數35416人;2001年56所院校招生,報名人數38126人;2002年招生院校63所,報名人數達到5萬多人,北京就有1萬多人報名。2003年9月招生院校增加到87所,MBA越來越火的原因是這類人才的市場前景看好。一是我國市場經濟的確立和經濟體制的轉軌需要大量這樣的人才;二是我國加入WTO以后,境外的大公司,大企業在中國的投資會掀起新一輪高潮,外企也急需大量本土高層管理人才;三是加入WTO后競爭更加激烈,為提高企業競爭力,高素質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就成為中外企業爭奪的對象;四是入世后,政府部門必須轉變職能與國際接軌,也需要這方面的人才。另外據專家測算,我國需要30萬MBA,而現在只有3萬,供求差距是MBA火的根本原因。
4.MBA的培養方式有什么特點?
作為國家統一招生的研究生的一部分,MBA也必須符合一般研究生的質量標準,如語言(英語)要求、課程要求、論文要求等,同時它又具有管理專業的一些特殊要求 。所以在培養方式上就具有特點。首先,它可分為在職就讀和在校脫產就讀兩種學習方式。在職就讀學制為三年,脫產就讀學制為二年,兩者的課程、學時、要求都一樣。其次,實踐性教學環節更重要,案例討論、社會調查、管理咨詢的比重更大些。再次,費用較高。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