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那年,我剛剛從大學畢業,就開始自己創業,最后終于打造出一家年營業額2.5億美元的全球廢金屬公司并將其出售。這段經歷在我的StartingfromScrap一書和《哈佛商業評論》2010年12月號中均有記述。
這本書出版之后,我造訪了美國的幾所商學院,與MBA學員會面并討論我在新興市場創建公司的經歷。在前來聽我演講的學員中有很多人渴望創一番事業,目前正在攻讀MBA學位。他們中的許多人都向我提出了類似的問題:“你和其他許多成功的企業家并未讀過MBA,既然如此,如果我想創辦自己的公司的話,到商學院來進修究竟有沒有用?我付這么高的學費值嗎——還是說這個學位除了能給我的履歷添彩之外沒什么實際用途?”
我曾與北大國際MBA院長楊壯博士(Dr.JohnYang)討論過這一話題。他說:“在我看來,創業關乎心靈,而教育關乎頭腦。給心靈上課是很難的。”
我認同他的觀點。根據定義,企業家就是承擔風險的人。創業精神是一種態度、一種偏好,也許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個性。教育可以影響一個人對風險的態度:例如,如果投資者了解分散風險的原則或股票相對于債券的長期回報,也許會更愿意建立一個“風險更大”的股票投資組合。但說到底,你能教會某個人如何真正去享受承擔風險嗎?反正我覺得這不可能。
當我思考MBA對于渴望創業的人有什么價值時,我想到了一個類似的例子——軍隊。各國投入數十億美元的軍費去訓練士兵,為的是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士兵們要學會射擊,并在模擬的高壓態勢下進行演習。但這種訓練只能到此為止。一位海軍上校曾對我說,在子彈開始呼嘯之前,他永遠猜不出一個士兵會作何反應——躲在掩體內?掉頭逃跑?還是像平素訓練時那樣挺身而戰?一個人在巨大壓力下作何反應,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本能和個性因素——訓練的作用終究是有限的。
創業的情形也是如此。了解戰略、財務和營銷可能會非常有好處。但重要的是,你還要有自信心、獨立的愿望、活力和激情、好奇心,以及交流創意的能力。如果你沒有這些先天的資產,你的創業之路就會舉步維艱。
我很幸運,因為以上這些恰恰是我的個性。我沒讀過MBA,但我在15年的公司管理過程中,積累了許多必要的商業技能。(我的祖父說,我是在現實的艱苦磨練中跌得鼻青臉腫,才拿到“MBA”學位的——與我為此付出的高昂代價比起來,哈佛商學院的學費似乎并不算貴)。我歷盡艱辛痛苦得到的這些教訓,也許本可以從MBA課程中了解——如果我早知道這些,也許我的公司還會更成功。
就像《哈佛商業評論》那篇文章明確指出的那樣,假如我當初知道財務和庫存管理的用處和重要性,就可以避免數百萬美元的欺詐。有些公司增長過快,對財務和產品質量失去了控制,如果我能研究一下他們的案例,我的擴張步伐也許就能更加穩健。在過度擴張之后,我們浪費了多年時間試圖重組,而在此過程中也許錯失了無數良機。假如我聽過一些商業法或風險資本融資方面的課程,我本可以節省或賺到更多的錢。(我們最終從投資者那里獲得了強大的支持,而由于我們早期的天真質樸,他們僥幸取得了成功。)假如我能多了解一些人力資源方面的知識,懂得精心設計薪酬和激勵制度的必要性,那么我也會受益匪淺。這些只不過是你在商學院可以獲得的幾種工具——要是我當初能有這些工具該有多好!
所以,我認為MBA課程的確能為未來的企業家提供寶貴的工具,幫助他們緩解風險、提高成功的概率。但就算是有了這些工具,你是否有勇氣抓住我們所有人都認可的機會,去開創一項令人贊嘆的新事業,這一點只有你自己知道——這要等[FS:PAGE]到子彈真正開始呼嘯的時候。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