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MBA教育網訊】10月19日晚,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企業關系與職業發展部主辦的信任關系專題講座在朗潤園致福軒大教室圓滿舉行。本次活動特邀信任研究專家、管理學博士郭志輝老師做精彩主題分享,幫助廣大同學從系統、完整的視角,重新認識并理解“信任”的含義,并分享了建立和發展信任的基本模式、實踐方法和工具。這次活動由北大國發院職業發展中心負責人李婧老師主持。
活動現場
信任研究專家、管理學博士郭志輝老師
活動伊始,郭志輝老師邀請大家在白紙上提綱挈領地進行自我描述,并保持最好、最放松的狀態,以獲得最好的吸收和學習效果。隨后,郭老師以自身職業生涯的轉折點做故事分享,暢談了自身從事“信任”研究的初衷及理論來源。“有多少錢的時候人會變?”“什么樣的條件會讓人的信任產生破裂?”遍尋文獻都沒有找到答案的郭志輝,選擇回到商學院,進行信任研究。
博士畢業之后,帶著“將繼續在信任領域進行深度研究和學習,并珍惜各種機緣,分享給有需要的企業和朋友們的愿望”,郭志輝把全部時間、精力投入到信任專題研究。結合過往研究中不同學科對信任的不同研究視角,郭老師與大家進行了分享。在經濟學視角中,有學者認為信任是一種潤滑劑,是交易過程中的一種博弈結果,是基于計算的目的才發生的行為。社會學研究,提出信任除了人際信任,還有‘結構化的系統信任’概念,這給后來的研究帶來深遠影響。心理學研究,注重個體的感知,認為信任是一種信念,是信心,是一種積極預期等。郭老師表示,管理學是建立在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這些基礎學科上的綜合學科,而管理過程恰恰包含了個體、群體以及組織的商業行為,這些都和基礎理論息息相關。因此管理學研究信任,離不開心理學的個體視角、社會學的群體與系統視角以及經濟學的基本假設的支撐。
綜合股東間的信任問題、高管團隊的信任問題,以及高管團隊和股東的信任問題,團隊成員間的信任,還有自我信任的提升,以及動態商業變化環境中包括合資并購中的信任關系如何建立和發展,跨文化環境中的信任的建立和發展等視角,郭老師表示,其研究聚焦在組織內的信任、團隊內部的信任、個體自我可信度發展,還有變革過程中的信任建立。
什么是信任?在互動中,同學們針對人際關系、商務合作以及社會信任等方面進行了個人觀點闡述。郭老師結合微信支付、食品安全、教育、醫藥等社會問題的分析,表明信任內置在一切關系之中,信任無處不在,“一切關系都是信任關系”。
什么是信任要素?在就領導、同事、下屬所具備的可信任特質的問題互動中,郭老師表示,能力、動機、誠信是產生信任的要素,而基于親密度的信任,則使得大家形成了一種連接與紐帶,一旦夯實,則是關系中最為緊密的。而專業能力、人際溝通能力、應變能力、創新能力作為職場四大核心能力貫穿了職場培訓和發展系統中的硬能力和軟能力的訓練。
如何應用“信任要素”?郭老師表示,不同的人在成長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信任傾向,了解信任要素之后,我們可以在對自己信任傾向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增加分析、信任的能力。無論是想要跟他人建立好的關系還是修復信任受損問題,都需要從四個維度中行動,能力是指做事的,而其余三要素則關于做人。做人便是要求自己從誠信度、動機和與別人情感的連接程度去看。
如何建立信任?郭老師基于信任演變的動態過程,從“相識偶然,相處瑣碎,相知有限,相信會變”的模式下,對建立信任的個體整合行為進行了提煉和分享,并就建立團隊信任的系列行為進行解析。
互動交流環節
這次講座,郭老師就信任的構成、演變和行為要素,系統地再現信任全貌,使大家認識到,信任也許是我們“耳熟能詳并習以為常的”,實際上卻是,我們似乎知道,卻未必懂得,我們似乎懂得,卻未必能夠做到。信任的根本,是在“知”的基礎上,不斷去“行”,去踐行的結果。就如理論發現過程中,對最佳實踐的總結一樣,我們在“知道”之后,要去“做到”,使自己成為最佳實踐,才是信任研究、學習和培訓的目標。
合影留念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