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上午,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特聘教授、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學兼職教授、中國工商銀行原董事長姜建清共同出席中歐北京校區“高朋滿座”論壇,圍繞《全球化:融合、分歧與未來》這一主題發表演講。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院長兼教務長丁遠出席論壇并主持圓桌對話。
“在過去40年中,中國受益于改革開放,成為全球經濟穩定的增長點,如今中國GDP已占到世界經濟的15%?!钡戮S爾潘始終高度關注中國的發展,他認為未來幾年人民幣影響力將進一步擴大,并成為全球貨幣穩定的關鍵因素。他尤其認同中國政府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認為這不僅為中國企業創造著獨特而充滿活力的發展機會,也將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推動不同文明間的連接與融合。他提議在政治上繼續建立深入的高層互動機制,共同確定重點發展領域和路線圖;在經濟上進一步推動金融合作,如集合亞洲、歐洲、非洲各區域的投資銀行等資源,推動協同、包容性發展。
對于中國企業融入全球化進程,德維爾潘認為最重要的是全面塑造“可信度”。他總結了中國企業從以往經驗中可汲取的幾點重要啟示:首先是了解當地的政治、文化及監管政策;其次是保持投資的透明度、普惠性,以長遠的戰略眼光,本著利益共享和多方共贏的原則,全面考量利益相關者,增強彼此間的互補性。例如中遠海運2016年收購希臘港口、復星集團2015年投資法國著名度假村品牌地中海俱樂部等,由于保持透明態度、與當地政府開放對話,同時考量投資者利益,通過資源投入帶動當地就業,最終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益。德維爾潘建議,中國企業可以通過建立國際咨詢委員會,或與當地大學、智庫進行合作等方式,幫助企業海外戰略的制定和海外項目的實施。
“全球化是近年來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經濟融合是維系和推動未來全球化的關鍵因素?!苯ㄇ逶谘葜v中援引國際貿易指標和投資指標,說明國際貿易在過去半個世紀中實現了快速發展,全球對外直接投資規模也呈現曲折上升的趨勢,但波動程度更為劇烈,如2007-2009年間,該數據從3.07萬億美元跌至1.36萬億美元,下跌幅度超過一半,至今尚未修復。尤其是近年來“逆全球化”的貿易保護主義和投資保護主義抬頭,對于全球經濟可能造成的直接或間接的不幸還難以估量。
姜建清說:“今天的世界已經不可分割了,企圖把商品流、資金流、信息流隔絕開來,就像試圖隔絕水和大氣的循環一樣,注定是無效的?!彼J為中國40年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秘訣,就是堅持和平與發展、合作與共贏,積極融入全球化、參與全球化分工,不斷完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他還回顧了十年前國際金融危機時期,全球政治、金融政策的協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說明“全球化過程中的問題,只能在全球化發展的過程中予以解決,通過加強全球化的治理予以完善”。而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受到各種各樣的質疑,這就需要更好地與世界各國及企業溝通。只有各國政府、企業和民眾以合作、共贏發展為目標,共同致力于維護和發展包容和開放的世界經濟,才能推動經濟全球化向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
2018年,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受聘為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特聘教授,同時擔任中歐國際顧問委員會主席;姜建清從工商銀行董事長的位置上退休后,就加入中歐擔任金融學兼職教授、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院長至今。兩位不僅分別是政治、經濟領域的專家,同時也是頗有見地的藝術鑒賞家。此次共同出席中歐“高朋滿座”論壇,還就“全球化語境下的藝術與商業”進行對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院長兼教務長丁遠主持了這一環節。三位共同就藝術市場金融化、建立有中國文化元素的品牌形象等進行了深入交流,并回答現場中歐校友的提問。姜建清認為,藝術品市場的關鍵在于價值、鑒定、估值與流通,隨之需要配套的法規建設,目前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尚不完善,藝術品金融化也還遠未成熟。德維爾潘在對話中特別強調,無論是藝術還是品牌,最初首先是打磨品質,只有經得起時間和全球市場的檢驗,才能成為真正的全球化品牌。
作為唯一一所由中國政府和歐盟委員會合作創辦的商學院,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今年將迎來建校25周年,本場論壇是中歐北京“高朋滿座”論壇開辦第19年的首場活動,也是中歐25周年校慶的預熱活動之一。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