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MBA教育網】巨變時代對每一個企業都帶來巨大的挑戰,同時數字化、智能化又加劇了變化本身,我們如何認識今天所處的環境?
10月9日晚19點,新華都商學院MBA公開課盛大開講。本次課堂特邀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王寬誠講席教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閩江學院新華都商學院理事長陳春花教授以“共生成長,為未來賦能”為主題進行精彩內容分享,同時通過中國MBA教育網進行線上直播授課。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王寬誠講席教授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
閩江學院新華都商學院理事長陳春花教授
我們該如何理解所處的環境?
在互聯網帶來全新變革的商業環境中,互通互聯使各類組織同處在一個龐大的空間中,并伴隨網狀協同邏輯不斷演繹、擴散,社會、企業與個人所處的環境都在不斷發生變化。 作為管理者與經營者,應該關心在這種環境下如何尋求機會,并不是預估與評判最終的結果。 數字化帶來市場的機會的來源發生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所有的東西都在不斷升級。在互聯網的上半場,流量是最有價值的,擁有了流量就相當于擁有了市場。但今天的市場處于互聯網的下半場,當今真實的市場并不再需要流量做構成,而必須產生真正的價值,價值的來源在于不斷升級迭代,做更好的服務與產品,讓人們更好地感受你所產生的價值。
第二,一切都正在轉換為數據。當今時代,數據成為整個社會生產力要素的其中一個重要要素。當一個企業擁有一個數據生產力要素時,意味著企業將會具有更多可能性,行業所有的內涵將被重新調整,這個調整意味著企業將在模式創新和效率改變兩個方向上得到機會。
第三,大多數的創新都是現有事物的重組。創新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有線電話的普及花費了30年的時間,移動電話用了6年時間,智能手機只用了三年半,說明當今的環境中,現有事物的創新型重組可以很快被大眾接受。
第四,深度互動與深度學習。未來將產生無限可能性,要學會人機共生。在很多領域,機器的學習速度比人快,隨之而來的是更多新領域的產生。
第五,核心不是分享,而是協同。所有成功的企業擁有共同的特征——協作越多,價值提升越多。
第六,聯接比擁有更重要。共生的邏輯,不是一個控制和擁有的概念,而是彼此賦能加持、共創價值、共享發展的概念。
第七,所有的顛覆都不是從內部出現的。信息時代的發展,使得一個行業的發展因素更加多方位。電信行業的顛覆來自于無線網絡,汽車行業的顛覆來自于特斯拉,相機行業的顛覆來自于手機,銀行的顛覆來自于支付寶。時代的變化導致認識改變,只有不斷學習才能緊跟時代的腳步。
第八,可量化、可衡量、可程序化的工作都會被機器智能取代。"我到海爾跟張瑞敏交流的時候,他們安排我去參觀海爾的智能互聯工廠。這就意味著未來可量化、可程序、可衡量的工作一定會被機器人替代。如果這是一個根本性的改變的話,意味著我們更多的創造要被釋放出來。”
數字時代的企業發展
互聯網蓬勃發展下的企業具有 六大前所未有的機遇與兩大負重致遠的挑戰,那么,數字化時代,企業應該如何前行?
戰略: 從競爭邏輯到共生邏輯
將獲取自我獨立價值當做目標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共生共創成為時代新主題。數字化的背景下,所有的行業都被重新定義,如何尋找新的機遇。要找到斷點,要改變底層認知的戰略邏輯框架,即從競爭邏輯轉向共生邏輯。“走向數字化時代的戰略選擇,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難,你只需要賦新、跨界和聯接就能夠做到。”
管理: 由“分”到“合”
“以前的管理講究分工,但數字化背景下的管理將由分到合。我的管理整體論告訴大家,組織的起點在于顧客。” 第一,經營者的信仰就是創造顧客價值;第二,顧客在哪里,組織邊界就在哪里;第三,成本是整體價值的一部分,在本質上是一種價值犧牲;第四,人與組織融為一體,管理的核心是激活人;第五,駕馭不確定性,成為組織管理的核心;第六,從個體價值到集合智慧;第七,效率來源于協同,組織管理從“分”轉向“合”。
組織:從“管控”走向“賦能”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大型企業的最大特點——賦能。因為這些企業的這個特點,很多普通人在該企業中也能達到成功。”當今,對于企業的要求即能否賦能。那么,企業應當避免碎片化與虛假繁忙。同時,工作場景的關鍵詞發生變化,從“命令、權利”轉變為“成長的機會、發揮創意、與時代同步”。
打造共生型組織
企業現今還面臨著一項巨大的挑戰,迎接外部的顛覆。克服這項挑戰在于企業能否與他人構建共生型組織。共生型組織是一種基于顧客價值創造和跨領域價值網的高效合作組織形態,所形成的網絡成員實現了互為主體、資源共通、價值共創、利潤共享,進而創造單個組織無法實現的高水平發展。其分為共生信仰、顧客主義、技術穿透和“無我”領導四重境界。“如果你想真正產生一個共生的生態,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幫助所有跟你相關的企業、相關的人群能夠得到價值發展。”
陳春花教授親筆簽名贈書
個人該做什么?
未來是一個選擇,不是一個預測,也不是一個判斷。 對于未來,不要去預測它,應該認知和理解不確定性。 從技術的視角和機會的視角看待環境的變化,每個人都要做到向內求得力量, 向外連接共生。 個人應該做到以下準備和轉變:
第一,建立長期主義價值觀。真正能夠超越變化的,并不是機會主義者,樸實的價值觀永遠不會過時。“人生是一場長跑,不存在時間來不及的問題,只有何時起步的問題”無論創業還是職業發展,都要有長期的追求。”
第二,從預測判斷轉向不斷進化。朝著特定的方向,做好調整自己的準備,不斷驗證和改變,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現實。
第三,致力于不可替代性。“我希望大家不要受干擾,不要在意外部怎么說你,你一定要致力于做一個東西——不可被替代。只要踏踏實實的去做這件事情,我認為更多的人會來尋求跟你的合作。”
第四,從固守邊界到伙伴開放。這個時代,正轉向平臺化、云化,最根本的特性就是開放、連接與協同。“封閉只有死路一條,不愿意接受變化、挑戰、新的合作方式和工作方式就是封閉,和外邊交互信息、交互能量是最有力量的。”
第五,構建共生態。“我希望大家建一個生態圈,當你能夠把共生態做出來的時候,你就找到了命運共同體,這種集合的智慧幫助我們去解決不確定性。”
第六,做好當下即是未來。不管冷與暖,最重要的是把自己做好,把今天做好,把每一步做好。
“希望大家用內在的力量,透過自身的努力去尋求最大的可能性;連接更多的伙伴,透過共生的空間去獲得持續的成長性。” 每個人面臨的最大挑戰:不在于技能而在于心性。
互動答疑
認知環境變化,全方位企業賦能。在熱烈的掌聲中,新華都商學院MBA公開課圓滿落幕。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