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下午,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院士大講壇”(第四期)在經管大樓報告廳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山東省政府黨組成員,山東省科協主席,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凌文應邀來校為師生作了題為《新質生產力與跨界創新的探索實踐》的學術報告。校長朱新遠,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盛春,學院全體黨政領導班子成員以及來自專業學位教育中心、系統科學學科等300余名師生參加報告會。此次報告由盛春主持。報告同步通過線上多渠道進行直播,觀看人次超1.8萬。
報告伊始,盛春首先回顧了往期院士大講壇的精彩瞬間,他表示上海理工大學致力于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管理學院更是在商科教育領域不斷探索與突破,力求為社會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本期嘉賓凌文院士在新質生產力與跨界創新方面有著深厚造詣和獨到見解,將為這個領域的學術探討注入新的活力與靈感。
盛春主持
報告現場
“新”+“質”+生產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中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凌文從“新”和“質”兩個字詮釋了“什么是新質生產力”。“新”,要從五方面說起,第一是產業,指戰略性新興產業;第二是預期,要積極培育未來產業;第三是內涵,指新技術、新經濟、新業態;第四是動能,指增強發展新動能;第五是治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從“管理”向“治理”的升華。“質”,高質量發展需要擺脫傳統的增長路徑,而高創新驅動需要通過核心關鍵性技術得以突破。
“生產力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推動歷史前進的決定力量”,我們的發展目標是,以高效能、高質量為要求,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征,通過創新開拓新領域、新產業、新賽道,力求形成新的核心競爭力。要以“改變高度消耗資源能源的外延式增長路徑”為發展模式,追求全面可持續發展的增長路徑。
不同領域間的跨界創新
凌文通過列舉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災害預防和科學研究等方面的經驗和成果,與大家探討了企業治理中“管”理和“治”理的不同;提到山東產業創新鏈部署問題,強調學科研究要以實事求是、落地為實為研究方向;分享自身在系統工程跨界集成創新實踐,提出了“技術鏈、產業鏈、政策鏈、資金鏈、人才鏈”五鏈融合的培育路徑,指明了跨界創新前進的方向。這些成功案例充分證明了不同領域間的相互滲透與合作能夠創造出巨大的價值。最后,凌文強調了不管是在任何領域,都要找到自身優勢的重要性。
中國工程院院士凌文作報告
交流互動
問答環節,師生就數字經濟融合發展如何開展研究工作展開討論,凌文從自身政產學研金五個領域跨界經驗進行解答,科學是規律,工程是實踐,要細分領域,差分競爭,做到三“非”,即非干不可,非我莫屬,非常期待。
盛春總結發言,特別感謝凌文院士為我校師生及在場嘉賓、校友帶來的精彩報告,他結合自身豐富的跨界經歷,生動展現新質生產力的跨界創新實踐,不僅為大家闡述了新質生產力與跨界創新的理論,還通過實際案例分析展示其在實踐中的應用。相信在未來的道路上,同學們會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不斷前行。
凌文,中國工程院院士
現任山東省政府黨組成員,山東省科協主席,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曾任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董事長;神華集團黨組副書記、總經理;國家能源集團黨組副書記、總經理;山東省副省長;中共十九大代表,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代表,山東省十三、十四屆人大代表;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能源學會副會長等職,是我國第一代系統工程博士、博士后,長期致力于應用系統工程理論解決重大工程問題,多次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國家優秀工業設計獎金獎,國家產學研合作突出貢獻獎。主持并直接操盤創立中國氫能聯盟并出任第一屆理事長。全國勞動模范,全國金融勞動模范,全國優秀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