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主張,應該以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為基礎對事物進行系統分析。理論研究應當遵循馬克思主義矛盾觀和“一分為二”的觀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將靜態背景與動態脈絡相結合,努力“把握事實的總和”。理解創新思想發展,一是要明確其“源點”和“節點”,即找到每一時期重點思想提出的時代背景和問題背景;二是要明確其研究脈絡,即梳理不同時期主要研究學派的代表性人物及觀點。
中國創新管理思想的提出背景
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巨變,通過理論和制度的創新,釋放了中國跨越式發展的巨大潛力,并由此帶來了一系列創新理論的發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用40余年的時間完成了西方數百年的發展歷程,并從“追趕”逐漸走向“超越”。中國獨特的文化環境和社會背景使西方創新理論研究不能完美地解釋和指導中國企業的管理和創新實踐,因此中國學者從結合“中國特色”的創新實踐出發,從事“中國情境”下的創新研究,從而為創新研究做出了獨特的貢獻。其不僅有對西方先進管理科學的學習,還有對中國傳統管理思想的傳承?;谄髽I實踐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逐漸完善,由此形成了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代表的發展理念。反過來,理論的發展和創新也增強了中國特色創新發展道路的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最終形成了中國特色創新管理理論。這也為我國繼續全面深化改革、推動中國企業創新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
中國創新管理思想的研究脈絡
在新技術革命的推動之下,我國制造技術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逐漸拉大。為實現追趕與超越,1978年,鄧小平同志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提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重要論斷。由此,我國創新管理理論開始起步。
由于西方的創新管理思想并不能完全適用于中國情境,中國特色的創新研究更強調立足于中國情境,從更系統、更全面的角度對西方創新管理思想進行了吸收、整合和發展,對創新管理思想研究的理論、方法和實踐進行了基于中國情境的完善和改進。針對中國創新發展的特殊現象和重點需求,全面創新管理、自主創新、技術趕超等原創性成果不斷出現,形成了本土情境的特色理論。
整體而言,我國創新管理研究可分為三個階段,即引進起步階段(1978—1992年)、本土化階段(1993—2011年)和再創新階段(2012年至今)。其中,在引進起步階段,我國創新管理研究仍處于初始階段,主要集中在對西方創新管理理論的引進和消化吸收。在本土化階段,我國創新管理研究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其發展呈現實踐化和國際化兩個特點。在再創新階段,我國創新管理研究迎來歷史高峰階段,其開始與新業態、新模式、新方法相結合。近年來,中國創新管理研究主題不斷拓展與聚焦,研究內容不斷深化,研究方法不斷優化,涌現出一大批優秀學者和豐富成果,在指導我國科技創新事業發展中做出了重要的理論支撐貢獻。特別是在對創新管理思想進行本土化和再創新的過程中,國內創新管理領域涌現出了大量代表性理論。
中國創新管理思想的發展階段
引進起步階段。一方面,結合中國發展的實際國情。中國創新管理理論是中國學者結合中國的實際國情和發展階段而提出的,是適應時代和國情發展階段的理論創新。另一方面,利用人民群眾的集體智慧。在改革開放的初期,中國的創新實踐,特別是技術創新實踐并不具備西方創新實踐的技術基礎,因此中國決定利用群眾的智慧進行創新,通過大眾創新的機制,鼓勵各式各樣的創新,從而不斷拓展創新的邊界與范圍,由此,出現了一大批堪稱行業標桿的創新性企業。
本土化階段。強調政府政策的指導作用。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是典型的后發經濟體,政府政策對激活企業創新活力、推動創新實踐具有重要影響。尹西明等(2019)在研究中國原創創新管理理論的提出及形成背景時發現,基于中國情境的創新政策、創新實踐和創新理論呈現“三螺旋”式協同演進的特征。自下而上的探索是市場經濟環境中技術創新的主流創新模式,但在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自下而上的創新探索常常會遇到原有體制的限制,或者面臨市場調節失靈和監管政策缺失的兩難困局,由此,市場亟須國家通過政策和制度的變革對市場上的創新行為予以引導。
再創新階段。一方面,發揮國有企業的引領作用。近年來,我國重視發揮國有企業的技術優勢、資源優勢等,從而實現關鍵領域的技術創新。目前,我國在核電、橋梁、航天、高鐵等領域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傲人成績。另一方面,傳承傳統文化的內在精髓。中國的創新管理理論是在汲取優秀傳統文化智慧的基礎上進行的探索與創新。例如,協同創新、全面創新和整合式創新便是針對當前階段的發展問題,為側重解決企業創新難題而提出的創新管理理論。這些理論都是在傳統哲學思想的基礎上,將傳統文化中的和諧統一、謀略制勝等思想應用于解決當前企業發展和創新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其中,整合式創新強調在汲取傳統文化精髓的基礎上,進一步融合東西方創新哲學,賦能中國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新型區域建設和全球創新體系建設。
作者簡介
江西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
胡海波教授
胡海波教授,江西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井岡學者特聘教授、江西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江西省名師工作室負責人,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UNSW)訪問學者。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