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現任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世界水泥協會創始主席;擔任上海交大中銀科技金融學院授課教師。作為杰出的央企領導人,宋志平曾同時出任中國建材集團、國藥集團董事長,并帶領兩家企業雙雙躋身世界500強行列。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
從國際來看,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全球化面臨壓力;科技革命下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層出不窮;雙碳目標引發各個產業結構調整;疫情、俄烏沖突等不確定事件發生,使得世界經濟增長動能減弱等。
從國內來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2023年經濟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當前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但我們也要看到,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各項政策效果持續顯現,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
當下,我們既要看到困難和壓力,也要看到機會和希望,堅定信心和勇氣,調整好企業的戰略思路和經營方式,不斷適應變化,乘風破浪向前。結合自己多年來的企業管理實踐和思考,我想分享一些建議供大家參考。
01 穩健經營
前一階段,大家講得比較多的是VUCA時代,主要強調不確定性。現在又在講BANI時代,主要強調脆弱性。今天做企業確實面臨的壓力很大,也不可能回到以前了,只能在不確定性下調整心態、做好自己,在脆弱性下更加堅韌、穩健發展。在經營定位和方式上,企業要重視幾點:
一是合理定位。企業的戰略即選擇,而選擇中最重要的是目標,如何定位。過去我國經濟經歷了高速增長時代,我們曾形成一些慣性思考,強調跨越式成長、強調大和強。而現在我們面臨高質量發展時代,企業的定位目標也要發生轉變,強調做強做優做大。
企業的定位要實事求是,尊重規律,各適其位,各得其所,千萬不能見異思遷,更不能拔苗助長。關于企業的大小、發展的快慢,其實也要量力而行。對企業來講,不一定目標都定世界500強或上市公司,適合自己就可以。大企業定位世界一流,致力于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和治理現代。
中小微企業圍繞著專精特新,目標是做小巨人、單項冠軍、隱形冠軍。不管是世界一流還是專精特新,都是突出企業的技術、質量、管理、效益,堅持專業主義和長期主義,構筑核心競爭力,把企業打造成行業龍頭或細分領域的頭部企業。像北新建材用40多年把石膏板產品做到全球第一,像中材國際的水泥裝備全球市場占有率達70%,這些企業都發展成為行業龍頭。
二是把握周期。經濟發展有周期,有些行業也有周期。企業要注意發展節奏,重視周期性變化,防范各種風險。周期上行時可快一些,周期下行時可慢一些,無論快和慢都要突出一個“穩”字。前幾年,我們講進入新常態,要有平常心。現在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企業也要進行戰略調整,不能再只追求速度和規模,要追求質量和效益,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三是做強主業。到底是專業化還是多元化,一直以來人們都有不同的看法。在工業化早期,大多數企業走的是專業化道路。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和機會的不斷增多,不少企業開展多元化業務。
但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更多的企業無法分散資源,只有集中精力回歸到專業化道路上來。今天確實也有多元化做得好的企業,但是少之又少。我本身是個專業主義者,任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這3年多來,我發現上市公司出的問題絕大部分是出在偏離主業、盲目擴張上。
我常講,做企業要重視業務焦圈化。如果畫一個十字線,從橫向來講,企業的業務不能太多,要聚焦;從縱向來講,產業鏈不能過長,要深耕。關鍵要抓4個核心,就是核心業務、核心專長、核心市場、核心客戶。在各種誘惑面前,企業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要更有定力,堅守主業,心無旁騖地做好主業。
有些人懷念以前高速增長的日子,總還想用過去的方式做今天的事。實際上,經濟發展是回不到過去的,我們只能研究現在和未來的情況,把握現在的機遇。前些年,基建和房地產拉動了很多行業,現在這些行業都需要進行結構性調整。目前拉動經濟發展要靠新興產業,要形成新的增長極,像新能源、電動車、新材料、大健康等。
企業如果在新興產業里,就要抓住機遇、創新引領;企業如果在傳統行業里,就要考慮轉型。但轉型不是轉行,而是要立足主業,利用技術進步、結構調整、產品細分等來不斷增加競爭力和附加值。其實即使經濟下行,做細分領域的頭部企業,仍然能夠獲得良好效益。當然,如果行業被替代或急劇萎縮,則必須果斷轉行,開發新的領域。
四是管理風險。風險是客觀的,做企業是在發展和風險的兩難中選擇。如果只顧發展而忽視風險,那企業可能轟然倒下,如果只考慮風險而不顧發展,那企業可能止步不前,在競爭中被淘汰。
因此,做企業要特別注意風險管控。做任何決策,都要評估風險是否可控可承擔。出現風險以后要早發現、早處置,不要等風險變成大危機再去處理,那個時候為時已晚。企業處理風險的原則是讓損失降至最小。
過去幾年,房地產行業處在一定的下行趨勢中。萬科及時看到行業的周期變化,對企業的經營較早地做出調整:放緩了開發速度,穩健開展房地產業務;利用自身優勢開展一些租賃和現代物流倉業務。最近國家相關部門明確支持優秀的房地產頭部企業,滿足行業合理融資的需求,萬科又是金融重點支持的企業。萬科的發展就是一個審時度勢的例子。
02 有效創新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創新是第一動力。解決經濟跨周期、克服企業的困難、提升企業的競爭力,都要靠創新。企業創新也有風險,我們講不創新等死,盲目創新找死。企業創新要把握幾點:
一是大力開展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應該說現在我們具備了雄厚的創新基礎,在電動車和動力電池等不少領域處于領先地位。現在提倡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是非常有條件的。
自主創新是獨立、原始的創新。今天是科技競爭時代,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能靠自我研發。尤其大企業要多投入自主創新解決“卡脖子”問題。像中國建材這些年開發超薄電子觸控玻璃、中性硼硅藥用玻璃、碳纖維等新材料都是靠自主創新。
集成創新是開放式的創新,也就是說把各種創新要素結合起來。企業很難做到一個產品完全是獨門絕活、關著門做出來的。吸納海內外資源為我所用,取得“1+1>2”的效果,是集成創新的真正價值所在。企業要廣泛開展產學研的合作,進行集成創新和協同創新。我國電動車迅速發展,就是集成創新很好的例證。
二是創新要立足解決企業的問題。講到創新,人們通常容易想到高科技,高科技固然重要,但在企業里也要重視中科技、低科技和零科技。另外,我們講要重視顛覆性創新,其實企業里大量的是持續性創新,持續性創新也非常重要。企業的創新,關鍵看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針對不同的問題,可以選擇適合的創新模式。比如零科技,就是商業模式創新,雖然稱不上是科技創新,但同樣能夠創造巨大價值,也是重要的創新方式。
三是注重創新效益。企業創新和科學家創新有所不同,科學家創新是發現未知,不見得有當期利益,而企業創新有商業約束,如果無法產生效益或市場價值,再好的創新,企業也不能輕易做。對企業家來講,要進行有目的、有效益、有質量的創新。企業創新確實承擔著一定的風險,企業家在創新中需要深度學習、深度思考、深度工作,盡量規避風險和減少盲目性。
四是創新要依靠資本市場。資本是企業家用來創新的杠桿。再優秀的企業家,如果沒有資本的支持,也不太容易做成事。尤其像技術創新,早期大多是高投入,若沒有風險投資或資本市場的支持,一般企業是難以為繼的。這幾年,我國科創板、創業板相繼試點注冊制,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交所等資本市場的制度創新,為大量科技企業提供了寶貴的創業資金,有力支持了我國企業的創新。
2021年科創板上市公司IPO融資總額約占上交所IPO融資總額的一半,我國還有20萬億元左右規模的私募基金,企業創新要充分利用多層次的資本市場。
中復神鷹是國內碳纖維行業的龍頭企業,2022年4月在科創板上市。其實這個過程歷經十幾年,得益于中國建材的大力支持,企業通過自主創新攻克裝備制造難關,打破國外長期技術封鎖,直至成功產業化。
03 強化管理
現在我們提出制造強國、質量強國,提出世界一流和專精特新。但要做到這些,說一千道一萬,必須把企業管理做好,把管理做到極致。
做企業,通常有幾個步驟:一是把產品做出來,二是能量產,三是能有高的合格率,四是能把成本降下來,這些都離不開管理。
企業有再好的技術、有再好的商業模式,如果質量做不好,成本下不來,照樣會失敗。管理是企業永恒的主題,是做企業的基本功。做好管理,要重視幾點:
一是注重管理方法。好的企業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像格力的“格力模式”、濰柴動力的“WOS”質量管理模式,等等。我之前去寧德時代調研,它的“極限制造”讓我印象深刻。
三精管理是我在中國建材帶領大家長年實踐和總結的成果,主要內容是組織精健化、管理精細化和經營精益化,這兩年結合一些其他企業的研究,又進一步歸納成三精十二化四十八法。現在受到不少企業的歡迎并在推廣。
二是開展對標管理。這是上世紀70年代美國施樂公司首創的,現在大家都在使用。企業在日常經營中,選擇國內外一流的相關企業進行主要技術經濟指標的對標,清楚看到自己的不足,學習他人的先進經驗,反復對標優化,提高自身水平。如在水泥行業,中國建材堅持與海螺水泥、拉法基豪瑞等國內外優秀企業進行對標,現在部分企業像南方水泥的各項指標已經達到行業一流的水準。
三是強調質量貫標。做企業、做產品、做服務,從根本上講,做的就是質量。質量怎么管呢?是從嚴還是從寬,其實嚴和寬都不重要,最重要是有一套方法,就是全員全過程的質量控制。
過去我們推TQC,后來是ISO9000,現在推PEM(卓越績效模式),積極引入質量標準的管理對提高質量管理和績效水平都非常有效。像北新建材的主營產品雖然是普通的石膏板,但公司導入卓越績效模式,持續推進質量管理,產品質量一直很好,在全國市場占有率達60%。
四是做好財務管理。企業發展中要重視財務的預算,量入為出,到底有多少錢,做多大的事,千萬不能“寅吃卯糧”,入不敷出。同時,企業也要合理利用財務杠桿,控制資產負債率,降低企業財務成本,歸集資金使用。根據我國企業實際情況,資產負債率一般在50%左右比較合理。如果周期上行、效益良好,資產負債率可以適當高點,如果周期下行、效益欠佳,資產負債率就得降低,過高會增加企業財務費用和償債風險。
企業還要關注經營活動現金流。現金為王,企業要追求有利潤的收入、有現金流的利潤。現金流是企業的血液,現金的正常流動確保企業的持續穩定經營、支撐企業的健康發展。企業出問題往往出在資金鏈斷裂上,做企業其中的一條底線就是要守護好自己的資金鏈,凡事心里要有數。
寧德時代擁有行業領先的智能制造系統,在極復雜的工藝流程中達到了極快生產速度和極高質量的要求。目前寧德時代在產品市場和資本市場的表現都很好,其實也得益于它的精細管理。
04 開拓市場
市場是企業的命根子,做企業歸根到底做的是市場、是客戶。改革開放后,我們曾用“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用國際市場帶動經濟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培育了大量中國本土的企業和企業家。
但今天看來,我國市場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大市場,我們的市場戰略調整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我國企業既坐擁14億人口的國內大市場,又有開拓耕耘幾十年的國際市場,這是其他經濟體企業沒有的優勢。所以我們還是要充滿信心,一方面要努力開拓國內市場,另一方面還要抓住國際市場。
一是積極開拓國內市場。國務院印發了《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提出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提振市場信心,讓企業很受鼓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充分挖掘國內市場潛力,提升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現在我們有完備的產業鏈和強大的制造業體系,產品質量、服務水平、旅游設施建設等都有了比較好的基礎。
隨著我國內需和中產階層的擴大,我國市場會發展得越來越好。作為企業,還是要把產品和服務做好。以前企業往往習慣把好產品銷到國外、國內銷普通產品,今后我們要改變這一慣性思維,在國內銷售最好的產品,進一步提升國內產品質量和市場占有率。
二是繼續深耕國際市場。我們要繼續發揮我國配套齊全、產品性價比好、整體成本低等綜合優勢,鞏固和擴大我國企業在海外的競爭力。海外的市場絕不能放棄,還是要當仁不讓。隨著我國疫情防控措施的不斷優化,我們看到來自浙江、江蘇、廣東等地不少外貿企業組團出海,很是振奮人心,可以想象接下來走出國門的企業會越來越多。
三是企業“走出去”,進行跨國經營。為了積極應對貿易保護主義、關稅壁壘等問題,我們需要考慮從產品“走出去”到企業“走出去”。像海信、TCL等企業國際化程度都很高,在海外建廠或收購了不少海外企業和品牌。過去我們比較重視GDP(國內生產總值),現在也要重視GNP(國民生產總值),重視海外投資和收益。
四是加強國產自主品牌建設。微笑曲線圖中,設計研發和銷售品牌是兩個嘴角,而制造代工是下唇。改革開放后,我們曾提出“用市場換技術,用市場換資本”,當時有它的合理性。但現在看來,市場的核心是品牌。
我國汽車業發展經歷了合資和打洋品牌的階段,這些年加大自主研發和自主品牌建設。據統計,目前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超過50%。最高領導人在中國一汽集團研發總院考察時鼓勵大家,“一定要把關鍵技術、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我們就要立這個志向,要把我們的民族汽車品牌搞上去”。
現在我們到上海黃浦江邊能看到一汽紅旗車的廣告,我也算一個老企業工作者,以前看到的更多是外國汽車品牌的廣告,今天看到我國自主品牌的廣告,心里還是感到由衷的高興。
我們要增強對國產品牌的自信心。安踏是一個由代工企業成長為自主品牌的代表,安踏運動鞋在國內市場的銷量已超過其他國際知名品牌。格力提出“讓世界愛上中國造”,卡塔爾世界杯中就用了4萬多臺格力空調。這些消息都讓人十分振奮。讓世界愛上中國造,也要讓世界愛上中國品牌。中國企業要講好自己的故事,積極打造卓越的一流品牌,增強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真正成為品牌強國。
雙循環里,有以國內市場為主的,也有以出口為主的,還有既有國內也有國外的,要因企業而異。中國巨石就是一個雙循環相互促進的例子,國內市場為主體,也重視國際市場。中國巨石早年發展主要靠出口,隨著國內市場的發育,現在產品70%銷國內、30%銷國外。近年來,還在美國和埃及建廠,產品覆蓋北美、歐洲、非洲市場。
05 培育隊伍
企業的一切歸根結底是靠人創造的。做企業不能只看到廠房、設備和產品,而是要看到人。要做高質量的企業、做高質量的產品,關鍵是靠高質量的員工團隊。要開展國際競爭、解決當前困難,也得靠企業堅強有力的帶頭人和能打硬仗的團隊。
這幾年,我們企業遇到不少困難,但大家都表現出了堅強的韌性,未來在經濟轉好市場競爭的過程中,還要靠企業團隊頑強拼搏的精神。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我們要弘揚企業家精神、科學家精神、悍馬精神、工匠精神,這4種精神缺一不可。一個企業里,既要有無私奉獻的企業家和管理團隊,也要有勤奮鉆研的科研隊伍、敢打敢拼的營銷隊伍,還要有具備工匠精神的工人隊伍。這方面我也想分享幾點:
一是要弘揚企業家精神。企業家是稀缺資源,可遇不可求。好企業都會有個好的企業家帶頭人,企業家應該有越挫越勇的特質,尤其是現在,企業更需要企業家的帶領。我國有龐大的企業家隊伍,要關心和愛護企業家,讓他們敢闖敢干。
二是要培養一支具有科學家精神的技術團隊。今天是個高科技時代,技術人才是企業的核心資源。企業要特別重視技術人員的自我培養,也要積極引入技術人才,設立良好的激勵機制,激發技術人員的創新熱情。像萬華化學就用科技分紅重獎有貢獻的技術人員,開發出大批高附加值的高端產品。
三是要有一支有悍馬精神的營銷隊伍。企業要把產品銷出去,就必須有銷售員走出去,找市場、找客戶。開拓市場是件十分艱辛的工作,要創造客戶和維護客戶也需長期細致的工作,企業要進行雙循環就必須有一支能打硬仗的銷售隊伍。
企業要在后疫情時代奪回客戶和市場,銷售工作也是首當其沖、重中之重的工作。所謂悍馬精神,就是不辭辛苦、走遍千山萬水開拓市場的精神,有時可能是一個推銷員幫助企業擺脫了困境。
四是要有工匠精神的工人隊伍。想要產品卓越,把產品做到極致,就必須有硬工夫的工匠。企業要加強技術培訓,提高工人的作業水平。像濰柴動力研制的柴油發動機的熱效率超過52%,企業里的大國工匠功不可沒。
格力電器之所以能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好成績,得益于公司有個百折不撓、勇往直前、有斗爭精神的企業家董明珠,有15000人的技術團隊,和幾萬名現代工匠。在疫情嚴重影響企業時,董明珠聲明決不裁減職工,寧肯降薪也不裁員,這是需要情懷的。
在磨難中往往也是人進步最快的時候。這個時刻,我們企業上下要團結一致,同舟共濟,領導要關心員工,員工要理解企業。大家要擰成一股繩,上下一心,眾志成城,奮發圖強,共克時艱,不能怨天尤人,更不能躺平。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兩句話。以前是回不去了,我們只能向前看。只有靠當下正確的抉擇和努力,我們才有輝煌的未來。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