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MBA教育網訊】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中山大學工商管理學科有幸入列,管理學院師生備受鼓舞。我們將陸續推送系列專訪,邀請師生一起暢談“雙一流”工商管理學科建設。
李新春
李新春,德國洪堡大學經濟學博士,現為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第四屆全國工商管理碩士(MBA)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家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2004年4月至2011年3月任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入選“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復旦管理學杰出貢獻獎。主要研究方向:企業戰略聯盟與網絡、家族企業管理、創業管理。
談“雙一流”建設:時代要求,時勢所趨。
記者(以下簡稱“記”):您作為中山大學工商管理學科的學科帶頭人,是如何看待“雙一流”學科建設?您認為此次入選建設名單對于工商管理學科的發展有何影響?
李新春(以下簡稱“李”): 在“十三五”規劃、“雙一流”建設的大背景下,中國整個管理學科的發展面臨很大的機遇。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中國經濟面臨著轉型升級的挑戰。中國經濟整體的大轉型,朝向互聯網+、雙創、工業4.0戰略進行結構性的調整,以及新興行業的發展,都對未來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在這一大背景下,工商管理創建“雙一流學科”必然要積極應對未來的發展態勢,應當在理論創新、人才培養和服務社會等方面做出應有的貢獻。
近年來,中國在國際政治和經濟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正在引領和推動全球經濟的發展,具有全球影響力。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有責任、有義務作出自己的貢獻。商學院首先要明確目標和戰略定位,怎樣盡快讓我們的學科成為國際一流的,具有更高影響力的學科?怎么更好地提高我們學科發展、人才培養、服務社會的能力?是我們未來的重要發展任務。“雙一流”學科建設要求向中國一流、世界一流邁進,我校工商管理學科進入“雙一流”建設的行列,是鼓舞人心的。著眼未來,這無疑是一次重大的發展機遇。
談學科核心競爭力:四大支柱,配套聯動
記:您認為中大管院的工商管理學科的學科優勢及特色體現在哪些方面?
李:中大管院1984年成立,是國內較早設立的商學院之一。經過三十多年的建設發展,已經成為國內進入第一方陣的有影響力的商學院。目前,已經通過了國際三大質量認證,在最近幾年的教育部評估中獲得并列第二的好成績。這次獲批“雙一流”建設,進一步明確了我校工商管理學科在未來發展中的地位和要求。
我個人認為,中大管院發展“雙一流學科”要在四大發展支柱建設上下功夫。一是要建設一流的師資、科研平臺。所有學校的發展都離不開人才,怎么培育、發展一流的教師團隊和科研團隊,在選擇一流學生之后如何培養出一流的管理人才,都是非常重要的事。二是構建一流的行政服務、后勤支持隊伍,我認為這是商學院的獨特性所在,商學院的行政效率代表著對老師、學生以及校友的關懷和培養,要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為老師和學生服務,使科研人才從行政事務中解放出來,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學和科研中去。三是做好一流的校友工作。需要為校友提供一個終身學習和交流的平臺,怎樣服務好校友,不光在中國,在國際上也受到高度重視。四是要建立與產業和社會密切的合作與聯系,服務于社會和產業,是商學院重要的職責所在。目前,我院在這些方面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要成為國際一流的商學院,還需要不斷努力。
談國內外差距:正視排名,不懼競爭
記:您有很多境外的學習工作經歷,請問您認為中大管院和世界頂尖商學院的差距在哪里?
李: 建設“雙一流”不是說我們已經是一流了,而是我們正在往一流的方向邁進。管理學院在改革開放初期創立,至今不過30多年,三十多年的歷史發展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必須承認,我們與國際頂尖商學院相比還有著較大的差距。必須要認識到這一差距并積極應對創新發展,否則,永遠不能成為一流。至于排名都是動態的,要客觀看待這些指標,排名可以使我們的努力有方向,但更重要的是找準自己的定位,做好自己,踏實做事。
如果與過去十年相比,我們確實有了很大進步,但肯定還有不足。學院的發展和企業的發展是一樣的,要隨時保持危機感,面對挑戰和問題才能不斷地超越。改革開放至今,中國的商學院發展不過三四十年的歷史,與哈佛商學院、沃頓商學院相比,我們的發展歷史還比較短。面對未來,我們要有更高的視野,要有整體的戰略布局,創新的思路,再去推動實施。定位要站得高,但措施要具體化,集中資源發揮優勢。
記:那么,您認為中大管院工商管理學科和國內其他院校的同學科比較,我們的特點和不足在哪里?
李:中大管院是在廣東這片改革開放的熱土上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而成長起來的,因此,也有著其深深的烙印。如果說管理學院的特色,我認為有幾點,一是國際化與本土化的結合,管理學院創立伊始就得到香港何氏基金委會和霍英東基金會的支持,派送老師到國外交流學習、引進人才。三十多年來,已與國外眾多的商學院建立了廣泛的合作和老師學生交流關系,國外引進的教師占到學院三分之一以上的比重。但同時,我們立足于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對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戰略、民營企業(家族企業)與創業、第三產業發展、以及消費者與品牌戰略等問題給予高度重視,研究和教學走在全國前面,形成了廣泛的社會影響;二是注重對創新創業管理的研究和人才培養,“培育創新創業精神”是學院多年以來一直倡導的使命之一,我們的創新創業研究和教學走在全國前列,成為學院的重要學科支撐和服務社會的平臺。在創業教育方面,中大管理學院的創業學院雙學位努力在推動一批學生做創業實踐,也更多地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精神。
談高素質管理人才培養:四大素質,情懷引領
記:您對企業管理有著非常深入的研究,并且培育了非常多的管理人才,那在您看來高素質管理人才應當具備哪些素質?
李:學生素質能力培養對于現代大學教育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培養學生不僅僅是給學生課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其服務社會的素質和能力。我認為高素質的人才至少應當包含以下四方面的素質。
一是學習能力。高校應當培養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和對知識的興趣。如果一個學生在大學學習之后厭惡學習了,那學校教育就是失敗的。大學應當做到去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并培養其終身學習的能力。我認為這是學校教育的基本目標。
二是知識結構方面,高素質人才應當同時具備國際的眼光和本土的關注。在全球化時代,我們需要全球的知識和經驗,如果沒有國際視野,我們就是井底之蛙,無法融入全球化的時代。但同時,我們更需要關注和了解中國的國情、制度和文化傳統,關注中國社會的現實。
三是創新創業精神。創新不等于搞研究,創業也不等于開辦企業,而是意味著不唯上、不唯外、不唯權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有獨立的人格,有自己的判斷,如果一味因循守舊,社會就喪失了進步的動力。另外,創新創業精神也倡導學生把理論知識轉化為現實的行動能力。
四是社會責任感。這個時代不缺乏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缺的是關注國家、社會以及關注他人的人。我們培養的人才需要有責任和擔當,熱愛社會,熱愛他人,樂于奉獻,承擔社會責任。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