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MBA教育網訊】初見黃老師,她身處一群高大的外國人之間,飆起英文來妙語連珠、語驚四座,引得外國友人頻頻點頭,只叫你敬佩于這小小的身軀里竟藏著如此巨大的能量;再見黃老師,在她的辦公室,利落而不失幽默的談吐,道出的全是長者才有的故事,說不盡的全是歷史見證的情懷。
她是我院副院長黃廬進教授,你也許聽過她不凡的英文談吐,卻不一定聽過這背后的故事和歷史…..
改變:成就了更好的彼此
黃廬進老師自1996年秋調入華理工作,1998年第一屆MBA學生入學時,也是她第一次教授MBA課程《商務英語》。“那時候,最大的感觸就是英語課難上。”黃廬進老師對第一屆學生的印象十分深刻,“第一屆學生的年齡偏大,絕大多數人都是工作了十幾年的職業經理人,他們的英語水平也因工作環境的不同而參差不齊,一半的學生有著外資背景,英文水平較好,而另一半學生立足本土企業,英文水平相對薄弱;這樣一來課程定位就顯得尤為困難,要么‘高不成’,要么‘低不就’。”黃老師彼時的教學采用了“中級口譯”的課程標準和內容,參差不齊的學生水平對課程反饋不盡人意。
轉年,黃廬進老師作為MBA項目主任,痛定思變,開始探索MBA英文授課方式的改革,決定采用小班分層教學法,“我們根據入學成績將學生的英文成績分進了不同的班級,一個班30人左右,這種小班授課的好處在于可以根據學生的英文水平因材施教,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這是MBA的首次教改,,直到今天,學生對MBA的《商務英語》英文授課滿意度評價一直居高未下。
這種小班教學方式的變革,對華理MBA發展的意義不容小覷,“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培養了一批可以用英文授課的老師,這些老師成為了我們日后走向國際化的基礎力量,”黃廬進老師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我們這9位英語老師,也構成了華理MBA的一大特色,要知道,在國內所有高校的MBA中,我們是唯一一所擁有自己的商務英語老師的,不僅如此,這些老師都十分敬業,穆家華老師已經快70歲了,卻依然堅持在MBA英文教育的第一線。”
如果說,黃廬進老師用自己的專業改變了MBA的教育方式,那么,MBA也改變了她。一直從事在本科教學一線的她在剛接手管理MBA這個新的教育項目時,也曾是“兩眼一抹黑”,但是為了做好它,黃老師親自跟班聽課,學習了MBA的所有課程,一是打鐵還要自身硬,她不想做一個“外行領導內行”的MBA項目主任;二是及時聽取學生們的意見,幫助任課教師盡快適應MBA教學。“借著MBA項目,我認識了自己,也改變了自己。MBA教學要求務實、落地,學生群體也不同于普研,互動式的教學,學生也是我的老師,他們的實踐經驗給予我很大的啟發。‘先做朋友、再做師長’的謙虛心態,改變了我做專碩教師的方式和方法。”
改變,成就了MBA和黃廬進老師更好的彼此。
談判:談出了國際化的康莊大道
華理前任主管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副校長涂善東教授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商學院改變了華理留學生的膚色”,言及之處,是對華理MBA的國際化發展莫大的肯定,而這其中,離不開國際化道路的拓疆者黃廬進老師。
中澳MBA項目是華理MBA正式踏入國際化辦學至關重要的第一步,這第一步走得不止艱辛,也曾驚心動魄。2001年,黃廬進老師和時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石良平教授借去新西蘭奧克蘭理工大學講學的機會,順訪澳大利亞堪培拉大學(簡稱:UC);這是中澳簽定協議后的中方第一次訪澳。“一下飛機,對方MBA項目主任告訴我,沒有辦法給我們已經錄取的首屆中澳MBA學員發放“堪培拉大學的MBA錄取通知書”,其原因是中國學員沒有國際公認的雅思考試成績。聽到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憶往昔崢嶸,黃老師面露凝重,“若UC要是真的不發錄取通知書,將是多么嚴重的危機事件啊,除了我們華理剛邁出的國際化辦學會停下外,華理的教育品牌也將毀于一旦。”
于是,和澳方的艱難斡旋由此展開,僅僅一天的時間,從早上8點半開始到傍晚4點半,歷經了五場不同層次、不同級別人員參加的聽證會,連午休都安排了座談。“從校領導、院領導到學術委員會、國際辦公室再到各級行政人員、教師,可以說,我和澳方學校的相關人員都談了個遍,當真是舌戰群儒了。”直到當晚八點半,UC的MBA主任James將40份錄取通知書送到賓館,黃老師和石老師這才松下一口氣。
隔天一大早,準備搭乘飛機回國,那一天,是9月11日,“這一天,我一輩子都記得,因為要一大早起來趕飛機,我被鬧鈴驚醒,想借助電視讓自己清醒過來。一打開電視滿屏都是轟炸的畫面,起初我還以為是電影大片,后來一看是真的恐襲,趕緊撥打石老師房間的電話…..他當機立斷,馬上火速趕往機場。萬幸,在我們起飛不久,悉尼國際機場為了安全起見,便全面封鎖了。”走向國際化的第一步真真如同打了一場沒有硝煙的仗,驚心動魄。
國際化的談判除了外語好,商務知識牢固、思維敏捷、氣場強大三者缺一不可。在國際化談判道路上獨當一面的黃老師也總結出了獨到的經驗,“把握拿捏對方的訴求要精準,這是第一要義。對于海外高校而言,他們亟需累積國外合作院校的數量以配合本國的國際化戰略;對我們而言,在改革開放的前期,引進外智,提升我們的MBA教育質量是第一訴求;同時也為學生不出國門就能聽到來自發達國家的教授和海外企業家講師的課。”
中澳之后,中法MBA、國際“七校聯盟”MIEX項目, 本/碩互換交流雙學位項目一一落地展開,國際化的道路也越拓越寬,行進在這日益寬廣、日漸多元的大道上,國際留學生的國別也遠跨歐、美、亞、非和拉美。黃老師告訴筆者,“我們現在又在考慮如何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進一步輸出中國的教育品牌,培養更多的“知華派”和“親華派”,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實現本土化培養人才。這就需要了解外資企業在想什么?中資企業的需求,這將是商學院在新時代下繼續講國際化辦學做大做強所需要考慮的問題。”
商學院,或MBA國際認證是近幾年來國內頂級商學院向國際一流商學院沖刺的一個必要手段。黃老師認為,如果華理MBA要躋身國際舞臺,就必須參加和通過AMBA國際認證、以國際標準來持續改進教育質量。
2011年,第一次AMBA認證開始,“當時認證委員十分認可我們的國際化水準,國際MBA項目中有穩定的外教隊伍,留學生與中國學生混班上課,與德、俄高校開展living case 項目等,順利通過了認證。次年,我們將living case的經驗,再創新為Action Learning,一舉獲得AMBA認證5年。”今年,12月3-5日,我們將迎來AMBA的再認證,屆時的專家現場答辯會也算是有一種“談判”式的較量吧。
談判,談出了華理MBA國際化的康莊大道。
后記:
路是腳踏出來的,
歷史是人寫出來的,
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
謹以此文致敬每一位書寫自己歷史、也書寫MBA歷史的開拓者。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