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
【中國MBA教育網訊】2018年5月30日晚,中信大講堂·中國道路系列講座第43期、薊門法治金融論壇第55講在中國政法大學(薊門橋校區)科研樓二層學術報告廳隆重舉辦。本次講座特邀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首任院長,國家環境咨詢委員會、國家糧食安全咨詢委員會委員溫鐵軍教授為主講嘉賓,作題為《全球金融危機與中國鄉村振興》的精彩演講。出席本次講座的領導嘉賓有:《經濟導刊》雜志社社長季紅、北京市順義區趙全營鎮黨委書記李在東、和君創業咨詢集團總裁,當代智庫論壇聯席主席李肅、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胡正塬、品牌聯盟(北京)咨詢股份公司董事長王永、北京市商務委員會委員鄧洪波、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常保國以及商學院副院長楊杰及多位商學院教授。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資本金融研究院院長劉紀鵬教授擔任本次講座的主持人。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資本金融研究院院長劉紀鵬教授
劉紀鵬院長首先對溫鐵軍教授以及現場在座各位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同時對本次講座開展的背景、意義以及其與嘉賓的淵源進行闡述說明。 “農業既是我國揭開經濟體制改革最重要的改革步驟,同樣也是中國在穩定中保持四十年持續高速增長的關鍵所在。在未來新時代下,‘三農’問題將仍是中國振興的重要環節。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我們引出了本次中國鄉村振興和面對全球危機話題的討論。” 劉繼鵬院長表示,無論是從回顧歷史還是展望未來的角度講,此次講座都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常保國教授
隨后,中國政法大學常保國副校長向溫鐵軍教授頒發中國政法大學兼職教授聘書并致辭。常保國副校長對溫鐵軍教授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并通過自身經歷的講述引入本次講座的主題介紹。“當今十三億中國人口已經分成了‘農村世界’、‘城市世界’和‘流動人口的世界’三大世界。三大世界中,人們的生存狀態、擁有的權利,機會、喜怒哀樂、命運截然不同。因此,中國真正實現了鄉村振興,才可謂‘中國夢’的完整實現。”常保國副校長表示,本次在經濟金融背景下探討的農村振興主題講座一定會讓在座各位收獲頗多。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首任院長,
國家環境咨詢委員會、國家糧食安全咨詢委員會委員溫鐵軍教授
接下來,講座正式開始。溫鐵軍教授以“Share of Word GDP”統計圖為切入點引入本次講座。溫鐵軍教授表示,宏觀形勢的基本判斷固然十分重要,但只有親身經歷,邁開雙腳走向世界,通過自己的雙眼觀察得到的判斷總結才最有現實意義和價值。改革開放開始前,毛澤東和鄧小平分別做出“20年無大戰”的分析判斷,使得半個多世紀過程中,中國因和平紅利而崛起。溫鐵軍教授通過對“Share of Word GDP”統計圖的深入分析得出,中國將在2020年趕超西方的經濟總量,且和平增長空間進一步提升。“歷史就是這樣,每當有和平發展的空間時,中國都是一個在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國家。”
1971年開始,美國解除封鎖中國的政策,開始向中國引進西方的設備和技術。溫鐵軍教授認為這對中國來說意味著“外債”和“財政赤字”的出現。當時,國家做出“逆周期”的調整治理,官方出手做多,造成國企出現高負債、低收益。回顧四十年的改革歷程,20世紀80年代,中國通過拉動內需推動經濟增長;90年代,出口成為主要經濟增長動力;21世紀前十年,中國通過投資拉動經濟,第二個十年則提出了供給側結構。
農村經濟多元化,經濟出現“黃金增長”
“農業是什么時候作為第一產業的?”針對這一問題,溫鐵軍教授展開詳細講解。20世紀80年代,中國靠內需拉動經濟增長,農村進行多元化發展,百業興旺。農民人均收入增長速度快于城市人均收入增長速度,城鄉差別迅速縮小。“誰說農民只能搞農業?”溫鐵軍教授發出這樣的反問,并認為農村本身就是多元化的產業。“當時放開農村搞百業,于是乎農民就變成了離土不離鄉的小型經濟從業者,農村因百業興旺而出現的產業都被稱為鄉鎮企業,導致農村工業占全國工業增加值的54%。當然農民收入增幅也由此顯著增快。”溫鐵軍教授認為這是當時中國農村改革的一大壯舉。
農村改革的第一個總結是“20年總結”,農村改革是農民群眾在黨領導下的三個偉大創造:第一家庭承包,第二鄉鎮企業,第三城鎮化。當時中國出口中有80%以上是農產品和以農業原料為產業的加工品,這一時期中國真正發動起了農民和農村的力量,完成農村工業化的原始積累,形成2700萬家鄉鎮企業,創造出全國工業增加值的一半以上,帶動農民人均現金純收入增長速度快于城市,迅速彌平城鄉差距,經濟進入“黃金增長”時期。
堅守主權,掌握自主貨幣化
20世紀90年代,人民幣大幅貶值,經濟政策由內需拉動轉為外需出口。圍繞“1992年”和“1994年”兩個時間關鍵點,溫鐵軍教授展開詳細介紹。“1992年開始完全放棄票證,徹底改用貨幣作為商品交易的中介,貨幣的基本職能開始確立,同期中國開始增發貨幣、開放股票市場,期貨市場、開始房地產改革。這一系列變革接著就導致了1993年、1994年經濟秩序問題的出現,為避免問題愈演愈烈,在1994年時,國家做出調減外匯的舉措,使得人民幣匯率下調,本幣貶值,出口增加。與此同時,世界格局也發生著重大改變,GATT改為WTO、歐共體改為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正式成立。
通過對歷史的回顧和解析,溫鐵軍教授得出“金融資本階段的中美矛盾本質在信用賦權制度差異”的分析。中國的金融體系是典型的政治主權國家的主權貨幣體系,由中央政府賦權形成主權貨幣、由國家銀行為主運營國家長期信用。且與國債同樣追求長期性,與穩定目標構成互補。而美國是由私人銀行家組成的美聯儲具體來確定貨幣發行和金融政策,也就是由私人銀行家來形成貨幣并且制定貨幣政策體系,而國家政治強權和軍事強權正是在保護這部分私人銀行家的利益,這就是中美兩種不同制度的本原。
轉型生態文明,實現鄉村振興
今天在金融資本惡性競爭的狀態下,惡性競爭是什么競爭?溫鐵軍教授對于這一問題的回答是“‘以惡制惡’,中國要走的是一條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即深化生態文明改革之路。”中國作為唯一一個世界文明沒有被中斷的文明古國,其上下五千年文明正在打通。全球雖正在繼續沿著金融資本、靠私人銀行家不斷擴張之路發展,但面對由擴張引出的轉向世界的危機,中國有著具體的應對措施。溫鐵軍教授向在座各位提出了中國的政策,“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三大區域再平衡戰略以及“一帶一路”、“鄉村振興”。借溫鐵軍教授所言,這一系列舉措的實施可稱為我國的“建設性負債”,對整個國家宏觀發展層面上產生了巨大的制度收益。
接著,溫鐵軍教授著重介紹了“鄉村振興”之路。隨著90年代農村群體性暴亂的爆發,國家開始將“三農”問題轉為全黨全國工作的重中之重。在2005年以前,“三農”責任在縣級;2005年開始,胡錦濤主席提出了兩個重要觀點,中央和省兩級財政承擔鄉村社會的兩項大開支:一為基本建設,二為社會開支。對此,溫鐵軍教授表明,中國是要加快城市化,但這一城市化是靠城鎮化來實現的。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以習近平為領導核心下的新戰略舉措,“鄉村振興”戰略與生態文明的戰略轉型緊密配合。溫鐵軍教授強調,綠色生產方式(生態農業環保農村)應成為鄉村振興的主要內涵。
隨后,溫鐵軍教授通過圖文并進的方式對“鄉村振興”做出補充說明。從世界范圍內看,世界農業現已形成“萊茵模式、美利堅模式、東亞模式”三大分類,不同的分類對農業有著差異化定義。其中在中國的“鄉村振興”戰略中,習總書記做出“中國的小農經濟、兼業經營將是長期現象”的深刻分析,并表明,中國的小農經濟進入現代化是個大問題,怎么讓小農經濟進入現代化?只有通過加強集體經濟建設,通過綜合性合作社的發展,才能讓小農經濟進入現代化。對此,溫鐵軍教授認為這就是“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的重要思路所在。
“鄉村振興”是中國依靠自己的主權繼續推進貨幣化和資本化的重要領域,是當下全球金融危機沖擊下中國建設的根基所在。回顧歷史,多次遭遇到的嚴重危機都是靠鄉村的發展而得以緩解。作為以“鄉土文化”為本質的中國,在當今全球金融資本惡性競爭面前,須牟足干勁,振興鄉村,為“中國夢”的實現大力賦能!至此,本次“中信大講堂·中國道路系列講座第43期、薊門法治金融論壇第55講《全球金融危機與中國鄉村振興》主題講座”在現場觀眾雷鳴般的掌聲中圓滿落下帷幕。
撰稿/連家玥
攝影/于倩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