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于《北京日報》學習強國,作者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人力資源與組織行為學系郝旭光教授,MBA授課教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高校十佳師德標兵,北京市教學名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十大大學生最喜愛教師。
為什么人們擅長為過去的行為尋找合理化的理由,卻不擅長去從事已有理由應該做的行為?也就是說,人們很善于為自己的行為找到原因,而不善于從事有理由應該做的事。這就引出了“決策后的認知失調”問題。
決策是從兩個及以上備選方案中選擇一個方案的過程。選擇一個,意味著放棄至少一個或多個。所以心理學家認為,決策會引起認知失調,換言之,認知失調或者產生認知失調的可能性是由已經做出的決策所引起的。
既然決策總會引起認知失調,那么人們決策后會怎么做呢?心理學家Brehm于1956年做過一個經典實驗,實驗中,女大學生購物后會從8種商品(烤面包機、收音機、秒表等)中得到1件贈品。實驗者事先已經讓這些女大學生對這8種商品進行偏好打分排序。他設計了三種情境:第一,讓女大學生在最想要的2種商品中選1種。第二,讓她們在最想要和不大想要的2種商品中選1種。第三,讓她們直接拿走最想要的1種。然后,實驗者把這8種商品混搭在其他40種商品中,讓女大學生重新對這些商品打分。結果發現,在商品二次評價中,她們會高評價已選的,低評價未選的。在最想要的2種商品中選1種,失調程度最高;在最想要和不特別想要的2種商品中選1種,失調程度較低;直接拿最想要的1種商品,沒有失調。
選民投票給某個候選人后,是否更加相信這個候選人會贏得選舉?奧德·弗蘭克爾和安東尼·杜布1976年發布了他們的研究結果。他們調查了剛剛投票和馬上要投票的選民。在其中一個實驗中,他們調查了加拿大某個省選舉的選民。在另一個實驗中,調查對象是加拿大聯邦選舉的選民。實驗結果表明,相對于未投票的選民,投票后的選民更傾向于相信他們所投的候選人是最佳人選,而且最有可能贏得最后的選舉。
為什么是這樣?因為,做了就會相信,這是避免認知失調、保持一致性的重要理由。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一個人在兩種喜歡的選擇中做出決策,他常常會通過高度肯定自己的選項,貶低自己放棄的選項來解決失調。
如何克服自己的不良決策習慣?如何解決自己決策后的認知失調問題?從指導思想上說,不要總是為過去的行為尋找合理化的理由,應該訓練自己去從事已有理由應該做的行為,要從善于為自己的行為找到原因轉變到善于從事有理由應該做的事。
解決自己決策后的認知失調問題,需要從心理學認知失調的影響因素及其變化規律中來尋找方法。第一,理性決策。在決策前做足功課,嚴格按照理性決策的要求對各種備選方案進行全方位評價,總結經驗,謹慎操作。對每一種方案的評價是將其與決策標準進行比較。評價方案好壞的依據是要達到的目標。評價決策方案好壞時,要用一致的、連續的、共同的標準。評價時,為了避免自己犯錯誤,應給自己設定一個魔鬼提倡者的角色,不斷從各個角度提出擬選方案的不力之處,以便理性、客觀地評價備選方案。第二,敢于認錯。盡管經過理性、認真思考才做出了決策,在實施過程中和實施后,仍然有可能發現決策有副作用,或者有干擾因素影響決策的順利實施,或者發現原來的決策是錯誤的,此時,要果斷停止,不要拘泥于消除認知失調,總是尋找支持已經選擇的決策的證據來證明原來的決策是對的。出現錯誤,要敢于認錯。只有敢于認錯,持續總結經驗和失誤,才有可能不斷提高決策水平。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