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界線對談——談判藝術的技巧》 作者:Dr. Henry Cloud,Dr. John Townsen 責任編輯:Elim 05/31/2017
第三部
界線對談的方法
一、明確地指出你要什么
“要”得恰到好處
把你想要的去和對方好好溝通,而不會讓對方受不了離開。
無法如愿以償,不妨一試
“想要什么”(wanting)是你能在人際關系中覺得有生命力,是讓兩人關系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的關鍵。
很多人的渴望之所以未能在他們的人際關系中獲得滿足,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如何去與對方好好溝通。
是誰的渴望,誰必須為此負責
很多人,當他們想到了“界線”,都以為那只不過是設個限度說“不!”,或試著阻止具有毀滅性的事情發生罷了。但健全的界線并不只在避免壞事發生在你身上而已,你也必須為你所想要發生的好事負責才行。
當你能為你內心的渴望負責而且與人好好溝通,你們之間的關系將會更來電、更有交集、更有滿足感。
為自己內心的“渴望”負責——把自己的渴望先跟自己坦白,先認清自己必須為自己的渴望負責。主動去與對方溝通,讓對方知道你內心的渴望。
保留對方拒絕的自由
想要擁有健全的人際關系,自由(freedom)是必需品。假如我們沒有自由,便無法去愛。倘若對方覺得不能拒絕我們,或因為勉強、被迫、愧疚或義務感去為我們做事,他們也會很反抗與痛恨做那些事情的。
假如我們使對方覺得我們無法接受別人有說不的自由或有反對的聲音,那么,雙方的關系將會變成一場爭奪控制權的戰爭。自由與愛將會受苦與遭難,即使那些被填滿的渴望也將無法獲得真正的滿足,因為它們并不是出于心甘情愿地愛。
避免使用“需要”(need)這個字眼,假如你并非真的如此“需要”的話。所謂的“需要”是我們為了求生存而一定要有的東西;
我們大部分時候談到的都是一些“想要的東西”(wants),而不是“必需品”(needs)。當你提出你的請求,不要暗示對方“應該”滿足你的任何要求,而要讓對方知道你很清楚你不是“理所當然地”可以想要有什么便有什么的。不要向對方邀功你曾為他(或她)做過了什么,或試圖以其他方式來操縱或控制對方,影射他(或她)“應該”做到你所要求的事情。
明確而且直接
用“我”的說辭非常明確,而且很負責任。談的是自己,不是對方如何沒能滿足你。“你”的說辭則充滿論斷,替人詮釋,而且太概括化,“你”的說辭是在指控對方。
顯示自己的需求或渴望時,要具體明確,不要籠統地概括一切。
怎么做呢?
1.接受對方的“不!”,然后坦然地繼續照常生活
2.先接受對方的拒絕,然后繼續與對方溝通
堅持己見是一種很好的特質,但也有適當與不適當的堅持方式。
3.向對方溝通清楚
有時候,我們必須把我們所想要的解釋清楚,堅定立場,不輕易放棄。另外,你所抱持的態度很重要。不要逼迫對方,不要論斷,或沒有考慮便剛愎自用地直接反應。
4.試著了解對方拒絕你的理由
5.感同身受與再問一次
很多時候,一個人的“不”是一種反射動作或未深思熟慮。
因此,不要想去控制人,不要生氣或苛求,只要設身處地去體會對方的處境,感同身受,然后,試著重新再問一次。必須聆聽對方之所以拒絕你的原因
謹記,這不是在拔河,是兩個人試著要彼此溝通,尋求對方的理解。甚至在對方答應你后,能完全明白對方為你做了些什么,或犧牲了什么,而心存感激。
6.處理對方的對立情緒
將你內心的渴望具體明確地直述出來,不要試圖為自己辯解或是反擊對方那以退為進的防衛性攻擊。
7.強調真正的后果
他必須承受事情的后果。結果如何,將視情況有所不同,但最主要的是她已讓他明白事情的嚴重性,又如何影響到了他們之間的關系。
二、把問題凸顯出來
察覺學導論
要解決問題,一個人必須先能察覺到問題的存在。他必須先知道問題,而且明白這種警覺性對你或對他都是很重要的。
只有他察覺到問題的存在,才有可能去為他自己的問題負起責任來。
讓別人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正是我們彼此關懷的方式之一。擁有憐憫之心,并不代表你就必須在處理問題時手軟。直截了當,具體明確地告知對方事實真相是必須的,但要記得也必須能以愛和恩典來平衡。
如何對談
除非你真的對問題本身了解得非常透徹了,否則要先假設對方并沒有什么壞的企圖或動機,而且要能以這種心態去面對與處理。
1.要謙虛
要能以謙卑的態度來和對方接觸與處理問題。謙卑并不是看低自己,而是顯露出你的真我來,不管是你的弱點或強處。
2.設身處地?
當你讓對方警覺到其問題的存在后,要有同理心(empathy),設身處地去感同身受。
設身處地是一種體會對方感受的能力。
3.諒解對方缺乏警覺性、
4.坦白直接
當你想要讓人察覺到其問題的存在,最好的方式一向是:用愛心去關懷但又要坦白直接。
5.具體明確?
6.讓對方警覺到其問題后果
7.陳清問題對他的影響、對你的影響、對別人的影響
8.請求改變
歡迎集結加入隊伍,我們一起讀書
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呦~
來源:《界線對談——談判藝術的技巧》
作者:Dr. Henry Cloud,Dr. John Townsend
圖片來源:網絡
本文作為讀書筆記摘抄分享,轉載請注明來源。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