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界線對談——談判藝術的技巧》 作者:Dr. Henry Cloud,Dr. John Townsen 責任編輯:Elim 06/21/2017
《界線對談——談判藝術的技巧》
——讓你學會如何運用智慧談判來處理人際關系。
一起來看看如何與處在年幼成長中,或已經成年的子女界限對談吧~
第五部
如何與周遭的人進行界線對談
一跟你約會的對象
二 跟你的配偶
三 跟你的年幼兒女
小孩與界線
假如你身為父母,你已從上帝那里得到屬天的禮物了:“兒女是上帝所賜的產業。”隨著禮物來的是責任:從小孩誕生,到他長大成人離開家為止,你都必須幫助他發展出健全、成熟的性格。
我們將“性格”定義為:應付人生種種需要的能力總和。生活中有種種不同的需要,從如何去獲得與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到如何懂得自制,及如何培養信仰的生命,當父母的人都必須花費心血去幫助小孩發展出他們所需要的那些技巧與能力。
界線對談是教養年幼的小孩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小孩學習人生規范主要的方式之一,比如:對與錯,順從權威,控制沖動,學習在事務上專心一致,或是為了完成未來目標而延遲其滿足感等都是。
小孩需要有健全的規范可以遵循,而擁有健全界線的父母則可以滿足他們這方面的需要。來改正孩子的過失。有時對談后,還必須對小孩的行為設限,或讓小孩對其行為所造成的后果負責。
界線對談之所以對小孩很有益處的原因是:它們終將內化(internalized)。也就是說,孩子會在情緒與認知上接收。內化的過程成功后,父母對子女所下的功夫便成為小孩的一部分。原本是外來的,現在轉為內在。一段時間后,孩子便懂得自我約束,自我更正,和那種需要別人時常在一旁監督與指正的小孩全然不同。
每個身為父母的人都必須接受一項事實:有一天,孩子要自己去面對這個世界。當你讀到這段文字,你的孩子其實正在慢慢離開你,逐漸切斷他與家庭之間的“臍帶”。這當然很讓人哀傷與不舍,卻是一項不變的事實,也是為人父母者養兒育女的目標。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在我們的種種人際關系里,非常獨特,因它的終極目標是分離,而不是聯結不斷。有時,孩子的離開會讓你很難過,因為你全心全意放在他的身上,不希望他離去。我們正是要他可以應用從你那兒所得來的力量來離開你,為他自己尋求那條走向獨立的道路。
你的小孩怎樣從你那里內化恩典與真理,將影響他以后怎樣去處理所面對的人際關系、責任、壓力、誘惑、挫折。因此,讓界線對談成為你們生活的一部分吧!
界線對談不只可以把一些美好的特質放進孩子的性格內,而且能幫助他體驗真正的現實生活。在現實世界里,朋友或約會交往的人將與他有沖突,如果父母曾讓他為其行為的后果負責或對其行為設限,他在以后的界線世界里將會比較容易適應。
實用的指標
1.采取主動
問題一發生時,你必須能馬上當場指正。拖得越久,對方將越是無法看出他的作為與你的指正之間有什么關聯,甚至會覺得他的所作所為其實并沒有什么大不了的。
不要等孩子自己去意識到他的行為問題,至少剛開始時不要如此。那是你的責任。假如你們的界線對談順利,一段時間后,他將不再需要你的協助就能自己去察覺到問題了。我的小孩便很習慣這種過程,當我發現他們做錯事,他們有時會覺到問題了。
你應該采取主動,卻也必須行事溫和。假如你認為問題已嚴重到無法等待,一定明說,但不要在盛怒下或可能意氣用事時去與對方對話,要確定你可以冷靜地處理事情后才行動。記得,界線對談必須至少有一個“成年人”在場,而那個人應該是你。
2.保持交集或聯結
當你在糾正小孩時,牢記在情感上要與對方聯結。
“規則若沒有感情一定會導致叛逆。”
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解釋,在感情上與他聯結、溝通。
3.提供四項要素
任何對孩子具有管教作用的健全界線對談,都必須包括四項要素:愛、真理、自由、現實。
愛,可以讓你的小孩體會到足夠的恩典而能忍受真理,不至于難過或認為你不喜歡他。
真理,可以為他所渴望去做的行為提供規范或紀律,而讓他懂得你對他的期望,知道什么可行或不可行。
自由,可以讓孩子“選擇”怎樣去響應你的要求(有關安全、具危險性,或他還沒有能力自己應付的問題則除外),而學會去為自己所做的決定“負責”。
現實,則是讓孩子明了他在自由地選擇抗拒或不聽從你設定的準則后所必須面對的后果。
4.不只是對談而已
對成年人,你常常只需要找對方界線對談即可。只要讓對方警覺到他的問題,把你的期望或要求全講清楚,然后問題便可能順利解決了。小孩子不一樣。他們仍在那種試著要把話語和經驗聯結在一起的階段,他們所需要的可能不僅是找他們來次對談或口頭上的警告而已。
正如先前所說,你必須對你的小孩有執行“因果律”的準備與決心。很多父母以為只要找小孩談過后就夠了,其實,你還必須幫助小孩了解你不只是說說罷了,之后還會有實際的行動來配合的。
5.容忍與感同身受
在界線對談時,你的小孩可能會覺得你似乎不愛他了,而你就是再怎么解釋也無法說服他的。但這也不是你試著證明你愛心的時候,而是你需要耐心地容忍他的抗議、怒氣、對你感情的疏離,以及能以同理心了解他內心難過的時刻。
父母要能這樣做到很困難。我們常以為只要我們所說的話語都符合邏輯,說得具體明白,孩子便應該能接受才是。有時,這是事實,卻不能期待一定會有這樣的結果,尤其當小孩情緒化時。真正具有療傷效果以及能與對方聯結的方式在于:再三地顯示出你對他的了解與能感同身受。
你并不是在擺高姿態,而是協助小孩能在你的愛心扶持下,去消化、吸收有關限制或界線的意義。
6.知錯能改
假如你的小孩對你的看法正確無誤,便不要固執或一味強辯。必須反省自己,以你平常如何評斷他的方式去評斷自己。這不是說你們的界線對話便必須停止,只不過稍微迂回一下。讓小孩了解父母并不是光說不練,而是能知行合一的。
7.記得小孩的年齡與成熟度
按照小孩身心發展的成熟度來做適當的界線對談。孩子們都會經歷很多情緒、人際關系以及知性發展上的改變,試著以深入淺出,適合小孩的年齡層或小孩可以理解的程度去與他們溝通。
而且,不要以為小孩情緒上的年齡一定會與他們實際上的年齡一樣。有些小孩很成熟,有些卻還很幼稚。比如,有時有些青少年的心態根本就像是三歲孩童而已。面對這種情形,你必須有些顧慮才行。試著了解你的小孩心智成長的程度,這樣在做界線對談時,才能以對方理解的方式來傳達你的信息。
8.避免愧疚的信息
與小孩對談時,避免傳達那種會使他感到愧疚的信息。愧疚感是無法幫人體驗到真理與恩典的。相反的,只會帶來那出自律法的怒氣與譴責:“律法是惹動憤怒的。”于是,憤怒不是臨到你身上就是小孩身上。
你的說法必須明確直接,卻不要讓對方有愧疚心理。
對比:1.“你這樣喝酒根本是想要氣死你的父親和我!”
2. “你的父親和我都很擔心你酗酒的問題,因為那已經影響到你以及我們每一個人了。我們不希望這個問題繼續存在下去,必須一起盡快來解決這個問題。”
9.把對方的抗議與怒氣正常化
當你管教小孩,必須處理他心智上的不成熟、以自我為中心、缺乏節制與沖動。你會對他那些需要改善的個性問題加以設限以及有所要求。這是稱職的父母必須有的一個很重要的基本觀念。
10.對小孩想要操縱情勢的心態先有心理準備
找小孩對談時,他或許會盡可能地逃避責備、責任或他所必須承擔的后果。他可能會試著讓你轉移焦點,怪罪于你,或說你不公平。
11.允許對方感情暫時內縮,但不能為期過久
當你找小孩對談時,他可能會因怒氣或失望之故,在情緒上退縮、自閉,與你冷戰、疏離起來。
因為小孩其實也需要有些自由來與你保持一點距離的,或暫時沒有“那么的愛你”。當他的情緒內縮到自己的極限后,自然會回來找你聯結。所以,不要一直緊追不舍,讓他自己回來找你。
只是,如果他在感情上的自閉或內縮似乎沒有慢慢消失的跡象,反而已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那你絕不可漠視或疏忽。
小孩需要你給予他那以愛心澆灌所培養出來的真理。他或許不會自己來跟你索求,但如果你可以使其成為你們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他將會充分享受到那些豐盛、甜美的果實。
四 跟你的成年子女
什么是所謂的“成年小孩”(Adult Child)呢?這種說法似乎很矛盾,只是,我們都知道這是什么意思。所謂的成年小孩便是你那已經長大成人的孩子。然而這種說法若是確實無誤,你便可能不需要閱讀這一章了。
換句話說,假如你的孩子真能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長大”的話,你們之間便不需要有什么棘手的對談了。你們之間將像朋友或成年人一樣和平相處,分享事物,互相幫忙,享受多代同堂的樂趣了。
對已經長大成年的兒女,你不必承擔“為人父母”的責任了。你不必再是他們一切需要的來源;不是那位需要保護他們,免受未成年之前本身的不成熟,與來自外界那些傷害的監護人了;也不必是那必須監督他們、確保他們為人處世都能盡責的管理人了。你的任務終于達成,可以開始享受完成使命之后的好處或利益了。
這是上帝的計劃,你的孩子理應“離開父母”,你將無擔一身輕了!是不是呢?而且,當你年老體衰后,你的孩子還有責任照顧你,為你過去所付出的辛勞來孝敬你,以報答親恩。我們當然希望一切如此美好!
但對有些家庭來說,事實并不總是如此簡單或順利的。
很多事情會干擾到這種理想狀態,于是,身為父母的人發現他們仍是已成年孩子的父母。他們長大成人的孩子還是一名“孩童”,他們還是對方許多需要的來源,監護人、管理人。基于某種原因,他們的孩子并沒有真正完全長大擔負起那些責任與角色!
有時,誰都沒錯,就是有些不好的事情發生了,然后你發現你仍必須監管一個成年人,為他的生活操心。
也有可能是你自己的問題,因為你無法從那父母的角色轉換為兒女們成年的朋友。也就是說,你的孩子其實可以自己好好生活的,是你無法放手,無法控制自己不去告訴對方“應該”如何過日子,“應該”怎么做才行!
要等多久才算“夠久了”
假如你的孩子已經是一位成年人了,卻還是不能承擔自己的生活,你需要等多久的時間去“促使”他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呢?到底要等多久,才會終于發揮功效呢?呢?
如果你那幫對方的模式沿用已久,也沒能真的幫上什么忙,那么,就是再給予更多“同樣的支持”,也不可能改變什么的。
真正有效的方法是你必須開始改換角色,不再成為孩子的資源、監護人、管理人,讓孩子自己去接管這些角色與責任。
你到底該怎么做呢?
建立界線,讓孩子做他自己的事情而不是你去替他做。假如你真要伸出援手,先決的條件便是他必須完成他分內的事情才行。
假如你想供應他金錢上的資助,他必須先愿意盡他的職責,比如:繼續學業或努力尋求工作的機會。如果他無法遵守諾言,便讓他自嘗苦果。
面對較輕微的問題
有時,一些年輕的成年人也會像個小孩子一樣,不愿去為他們所應自給自足的東西負責。假如你覺得你所給予對方的協助已超過你自己的限度了,便不要再扮演那無止境供應對方“來源”的角色,這樣對兩方才會有真正的幫助。
所以,不要屈服在內心的聲音:“我怎么可以跟她說不呢?她是我的女兒啊!只要是父母,一輩子都是父母啊!”這并非事實。小孩長大成人后,你教養兒女的職責便應該停止了,你所換來的也應該是一個成年人才是。
假如你仍繼續擔任“父母親”的角色,將會有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小孩,即使對方外表穿的是成年人的服飾。
對待你的孩子像個成年人
當小孩長大成年了,便要對待他們像你所關切的、生活在你周遭的成年人一樣。
在生活里,面對面處理事情的對象,其實大都是自己的家人。為了現在與將來,為了彼此之間能有長期和諧的關系,你必須能去正視沖突與解決問題。這或許是你們敞開心胸對談,成為一個以愛心說真心話的家庭的時候了。若能如此,很多傷口都可以愈合。
學習放手
你那種希望繼續當“兒女的父母”的想法也很有可能成為一個大問題。這是一個你很難自己看清或愿意承認的問題。畢竟是你幫小孩換尿布的,幫孩子做一切的事情,你應該得以繼續控制他們的生活來回報你所付出的辛勞才是!何況,在你內心深處,有時你難道不覺得真的只有你才可能知道什么是對他們最好的嗎?這或許是事實,但你如果試著要繼續監管他們,小孩永遠不懂得如何為自己去學習獨立的。
有時,因為你喜歡對你的成年小孩說他們“應該”如何又如何,或試著在某些地方繼續控制他們的生活,使得原先就很困難的界線對談,更是難上加難了。
你要脫離父母的角色,成為兒女的朋友。
以下是一些訣竅:
1.道歉
“為你自己所應該負起的那一部分責任”。告訴他說是你緊抓著“父母的角色”不放而未能好好地成為他的“朋友”。為你那因此引起的任何問題致歉。告訴他你希望能與他建立嶄新的關系以及一起討論應該如何去改進才好。
2.以彼此同等的身份對待
不要再把你長大的孩子當成是一個十歲的小孩看待。要以平等的心態待他,不要把自己視為“高他一等”。
3.要有信心
在你建議他“應該”怎么做之前,先想想看你到底是把他當成一個大人還是那種“只有爸爸媽媽才知道怎么去過生活”的心態?
4.尊重個體性
所謂的“離開父母”牽涉到空間與自由。當你的孩子已經長大成人獨立生活時,你必須注意自己是否會侵犯到他的獨立性或會覺得自己因此受傷了。他已經有他自己的生活了,很多時候并不包括你在內的,何況,你也應該有自己的生活才是。
5.尊重自由
一個自由的成年人應該有自己的選擇權。你當然可以對你朋友的選擇有些意見,有時,甚至可以自由地說出你個人的看法,然而說過之后,你的朋友便應該有權去選擇要怎樣做。記得,你成年的孩子也應該有自由做自己的選擇。
6.接受你的兒女
和兒女溝通時,不要帶有那種會讓對方感到愧疚的語氣或信息。假如你還是以愧疚、羞慚或譴責的方式來論斷他們,那么你自己依然緊抓著父母的角色不放。你必須接受你的孩子,不要論斷。
成為對方的好友
希望你能從以上的建議中看出來“父母和子女乃是朋友”是生活中最好的人際關系之一。這真的是一件很美好的事,而這種關系和你如何去與兒女溝通更是息息相關。
你可以在溝通中讓他們知道你尊重他們的成年期,渴望成為他們的朋友,并不是要當他們永遠的父母。假如你可以這樣做,你將會發現你擁有的是最美好的情誼之一。
來源:《界線對談——談判藝術的技巧》
作者:Dr. Henry Cloud,Dr. John Townsend
圖片來源:網絡
本文作為讀書筆記摘抄分享,轉載請注明來源。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